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桂的女频言情小说《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何意啥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啥玩意儿……菜叶子?”文书送上来的时候,还附带着几片绿油油的菜叶子,让朱元璋一下懵了。就这几片不起眼的菜叶子,咋还能用快马加急送来?“不对劲儿!”朱元璋猛然醒悟,瞪大眼睛仔细端详那些菜叶,发现了不简单的地方——现在可是十一月的大冬天,大同府本该是白雪皑皑,哪来的新鲜蔬菜叶子?朱元璋怀着又惊又疑的心情翻开了朱标的信,信的开头写着:“父皇,儿臣要替代王朱桂请功……”接着,信里详细列出了一堆事儿,比如朱桂发明了蒸汽机、搞了集中供暖、清理了废弃矿井、盖了蔬菜大棚、安置了流浪百姓、还搞了救灾,还身体力行带领官员们亲近民众,这些事儿都是朱标从曹炳麟那儿听来,一件件记下的。看完信,朱元璋脑子里就剩俩字:朱桂!好像大同府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朱桂...
《什么大清,这是日不落大明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这啥玩意儿……菜叶子?”文书送上来的时候,还附带着几片绿油油的菜叶子,让朱元璋一下懵了。
就这几片不起眼的菜叶子,咋还能用快马加急送来?
“不对劲儿!”朱元璋猛然醒悟,瞪大眼睛仔细端详那些菜叶,发现了不简单的地方——现在可是十一月的大冬天,大同府本该是白雪皑皑,哪来的新鲜蔬菜叶子?
朱元璋怀着又惊又疑的心情翻开了朱标的信,信的开头写着:“父皇,儿臣要替代王朱桂请功……”
接着,信里详细列出了一堆事儿,比如朱桂发明了蒸汽机、搞了集中供暖、清理了废弃矿井、盖了蔬菜大棚、安置了流浪百姓、还搞了救灾,还身体力行带领官员们亲近民众,这些事儿都是朱标从曹炳麟那儿听来,一件件记下的。
看完信,朱元璋脑子里就剩俩字:朱桂!
好像大同府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朱桂的身影,大事小情他都插了一脚,啥都能干。
朱元璋记得朱桂到大同才五个月,他怎么就干出这么多事来了?难道他真有超能力?
不过无论如何,两个不成气候的儿子后面,总算是出了个争气的!
“代王朱桂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真是皇子的榜样啊!”朱元璋爽朗大笑,毫不吝啬地夸奖起来。
看着汤和那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朱元璋随手把信扔到他面前,嘴角含笑说:
“老汤,你也瞅瞅,给咱这公子哥儿评价评价。”
作为父亲,他心里自然希望汤和能夸夸朱桂。
“陛下放心,微臣这就看。”
汤和接过信,开始仔细读起来。他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困惑渐渐变得严肃,然后是惊奇、震撼,最后是不敢相信,整张脸上写满了震惊!
“陛下,微臣看这代王做的事儿说的话,有点圣人的风范啊!”
汤和放下信,对着朱元璋拱手大声赞叹。
“哈哈哈,圣人的风范,好个说法!”
“朱桂真是不给我儿子丢脸,颇有我年轻时候的英雄气概!”
朱元璋开怀大笑,对朱桂的表现非常满意。
聊着聊着,汤和又提到了信里的细节:
“陛下,信里说的好多东西,臣之前闻所未闻啊!”
“尤其是那个叫‘蒸汽机’的神奇东西!”
“臣这脑袋瓜子实在想象不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到底是个啥样!”
朱元璋轻轻点头,他自己也想象不出来。
但信里描述的,朱标显然是亲眼见过蒸汽机。
“不止是这蒸汽机稀罕玩意儿没见过。”
“就连信里说的那种能让屋里暖和得跟春天一样的供暖设施,以前也没听说过世上还有这等好东西。”
朱元璋眼神望向大同府方向,兴致勃勃地说:“说的我都想亲自去看看了。”
汤和连连点头,心有共鸣:“陛下所想,也正是微臣的心思。”
朱元璋心里清楚,那份向往只能埋在心底。
作为帝王,他不能随意亲自跑到大同府。
但汤和的眼里闪烁着不减的热情,因为他有这个自由。
已经退休的汤和,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请求回乡养老。
只要皇帝恩准,他的脚就能迈向大同府,也许那里真的四季如春。
心中盘算着,汤和不由感慨:
“代王真是个奇人!
信里说的蒸汽提水、蔬菜温室,件件新奇,都是老臣前所未闻的东西!”
朱元璋听着,微微点头回应:
“这些奇技听起来玄乎,朕也没亲眼见过,是好是坏不好说。但信里提到一点,朕特别看重。”
汤和神情微变,同样出身平凡的他,心照不宣地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只见朱元璋面带激动,继续说:
“那就是大同府的寒冬没有一个人被冻死!
就算是古时候的名相,姜子牙、管仲、乐毅,恐怕也难有这样的功劳。
而我的桂儿,才几个月时间,就在大同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真让朕脸上有光!”
朱元璋对信里内容毫无怀疑,毕竟是朱标写的,不容质疑。
汤和心里暗想,果然是那回事。
朱桂能让大同冬天没冻死人,真是奇迹!
“代王这番举动,造福了百姓,肯定能得到万民的称赞!”
汤和诚恳地说出了心里话,朱元璋闻言笑容满面,心满意足。
但一提朱樉、朱棡,朱元璋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桂儿的功劳,不容否认。
但朱樉、朱棡这两个小子,简直给朱家丢尽了脸面!
马上把他们召回京城!
好好教训一番!
要是还不知悔改,就剥夺他们的藩王地位!”
“陛下息怒!”
汤和连忙劝解。
“秦王和晋王只是一时糊涂,不知者不怪罪,陛下为何不给他们改正的机会?真再犯错,严惩也不迟。”
汤和拱手极力劝说,毕竟他对朱樉、朱棡有深厚的感情。
朱元璋沉默不语,似乎在权衡。
片刻后,他眉头舒展,心意已决,暂时放下了召回两子的打算,转而吩咐侍从: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罚俸禄一年,另外抄写《大明律》一千遍,锦衣卫监督执行。”
“同时严令二人,必须向代王朱桂认真学习!”
“遵旨。”
锦衣卫领命退下。
汤和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庆幸自己猜对了。
他知道朱元璋极为重视亲情,绝不会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
于是顺着杆子爬,给了朱元璋一个台阶下,朱元璋也就顺水推舟。
惩罚既定,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
“你说,该赏给桂儿什么呢?”
朱元璋问汤和,一脸犯难。
他之前没太注意朱桂,现在朱桂立了功,他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封赏了。
汤和不假思索:
“据信里所说,代王修建了许多便民设施,花费一定不少。
臣估计,代王现在恐怕手头紧得很。”
朱元璋一听,眼前一亮。
“有道理!”
“那就赏钱!”
“来人!”
“代王朱桂治理国家有方,特赐二十万两宝钞!”
朱元璋笑道。
“遵旨!”
又一锦衣卫领命离去。
事情办完,朱元璋心情更加愉快,汤和也跟着松了口气。
两人又聊起了朱桂小时候的趣事,笑得前仰后合。
“李善长这个人,你觉得怎么样?”
洪武二十二年冬天,最冷的十一月里,一支人马在呼啸的大风大雪中,艰难地行进着!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大明朝的太子,朱标。
他们要去的地方,正是代王朱桂的领地,大同府!
“太子殿下,雪太大了,咱们要不要找个地方躲一躲,等风雪小点再往大同府走啊?”人群里,穿着华丽衣服的护卫头子,迎着扑面的雪花,对着默默骑马的朱标大声问道。
“继续往前走!”
平时温温柔柔的朱标,这次却不常见地拒绝了建议,声音冷得像冰。
“如果有谁身体不舒服,或者太冷受不了,可以自己找地方躲躲,其他人,跟着我继续走。”
“多谢太子殿下!”虽然建议没被接受,但这命令已经够了,护卫头子松了口气,赶紧开始执行。
跟着走的护卫们个个都是精心挑选的,身体强壮,但是连续几天跑来跑去,查看各地王爷的地盘,再加上这么糟糕的天气,很多人都显得很累。
安排了几个人照顾生病和受伤的人后,护卫头子再次靠近朱标。
看着太子为了早点到大同,连马车都不坐了,在雪地里飞快地跑,心里不禁感慨。
太子……恐怕真的生气了!
代王朱桂啊,希望你这时候别给自己找麻烦。
没错,朱标心里正烧着一团大火。
前不久,他按照父皇朱元璋的命令,去检查各个王爷的府邸。
作为太子,他得看看自己的兄弟有没有做什么不对的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第一站秦王府,亲弟弟朱樉在自己的地盘上乱建东西,私自用了好多老百姓,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然后是晋王府,看起来老实的朱棡竟然喜欢杀人,用车裂无辜的老百姓取乐,说是因为喜欢听他们绝望的尖叫!
朱标压着火气,没有当场发飙,只是把收集到的证据报告给了父皇。
不用猜,那个打天下的暴脾气老爹知道了这些,脸得有多黑!
光是想想,朱标的血压就噌噌往上升!
“接下来,代王府……”
作为检查的负责人,朱标心里又担心又期待。
他希望朱桂不要像前面两个王爷那样。
但如果三个王爷都一样坏,对大明皇家的名声该是多大的打击!
到时候,作为哥哥的他,也会因为没管好他们而向祖先认错!
“太子殿下,快到大同了!”
不知道跑了多久,护卫头子的欢呼打破了安静。
朱标一听,精神一振。
终于,快到了!
大同的样子出现在眼前,朱标心里五味杂陈,他让大家顶着风雪快走,自然有他的考虑。
速度,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他知道,查了两个王府之后,其他王爷肯定警觉了,很可能在他来之前做好手脚,假装一切都好,迷惑人。
所以,他不顾风雪,就是要打时间差,让朱桂来不及准备!
这样才能看到大同真实的样子!
虽然觉得对小十三朱桂这么做不太厚道,但为了大明,朱标心一横。
“如果朱桂没做坏事,我自然会亲自上门道歉!”
想到这,朱标已经到了大同府的城墙下。
“慢点。”
护卫头子想拿出令牌,却被朱标拦住了:“我们现在就是普通的商人,遇到风雪想进城休息一下。”
“殿……殿下?”
护卫头子一脸惊讶。
“从现在开始,叫我掌柜的。”
朱标语气平静。
护卫头子恍然大悟。
太子这么做,是要隐藏身份,偷偷调查!
从民间开始,查出真相!
“懂了,掌柜的!”
改了称呼,护卫头子默默地为朱桂祈祷。
希望大同府这个王爷,别干见不得人的勾当!
进了大同府,大家下了马,肩膀上的雪衣抖落一地的白,好像小雪山堆起来,身上感觉轻松了不少。
但很快,刺骨的寒风就从雪衣缝里钻进来,冻进骨头里,就连平时结实的护卫们都一个个哆嗦起来。
“这天气,真是冻得骨头都痛!”不知道哪个护卫嘀咕了一声。
“闭嘴!掌……柜的还没说冷,你们倒先叫唤起来了?”护卫头子一听,马上大声制止,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对劲,好像在说朱标身体弱。
朱标听了,摆手示意没关系,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感情:“毕竟是在北方,冷是正常的。”
大同府,不光是冷,还是守着北方边境的重要地方,冷和战争一起!
“这里的百姓,生活不容易啊。”朱标心里一紧,更觉得这次来对了。
大同的老百姓既要面对寒冷,又要抵抗坏人,如果藩王朱桂也是个祸害,老百姓怎么活?
自己早点查清楚朱桂的底细,老百姓或许就能少吃点苦,这一路的辛苦也值了!
“掌柜的,有点不对头。”护卫头子眼睛扫了扫周围,语气里带着疑问。
“哪里不对?”朱标收回思绪,随口反问。
“街上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这很奇怪!”头子立刻回答。
“这有啥稀奇?”朱标苦笑,“外面风雪那么大,谁会在外面晃悠?别愣着了,去找个旅馆安顿下来吧。”
护卫头子想说又停下了,他很清楚这样的天气意味着什么。
以前,街上虽然不见人,却常有冻死在路边的尸体,要么家人收走了,要么全家都没了,没人管。
现在,大同街上,居然一个尸体都没有,太奇怪了。
想了想,头子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朱标。
朱标一听,也停下了脚步:“确实怪。”
前两次检查,街上经常能看到冻饿而死的人,而大同府却像变了样,他暗暗点头,但一时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先不管这些,再找不到旅馆,咱们真要变成路边的尸体了。”朱标无可奈何地苦笑。
“掌柜的说得对。”护卫头子也觉得冷,于是大家一起找旅馆。
偶尔看见一家门没关,正想打听,没想到屋里一个女人匆忙出来,猛地把门关上。
随后,隐约听到女人骂孩子的声音:“让你别开门,你偏要开,下次还这样,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朱标他们听得很清楚,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他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从大同的雪景里看不到尸体,到女人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一切已经很明显了!
朱桂显然知道他来了,不但提前清理了街上的尸体,还警告百姓关紧门,不跟外人接触,不透露一点消息,想要蒙蔽检查组的眼睛和耳朵!
“你在大同那里的好事,谁不知道啊!”
“我已经把你的好表现告诉父皇了。”
说到这儿,朱标稍微停了一下,笑着接着说:
“父皇奖罚分明,肯定大大奖励你一番!”
朱桂一听,心里偷偷乐开了花。
他对朱元璋给的奖赏不太上心,反而在想,要是自己做的事儿被朱元璋知道了,还得了奖,其他的王爷们能不争着表现?
这样一来,不用说话,王爷之间的比拼不就自然而然开始了?
比比看谁把自己的领地管得更兴旺?谁更得老百姓喜欢?
只要有一个王爷犯错受罚,我的任务不就完了吗?
那火枪图纸不就手到擒来了嘛!
想到这,朱桂心里那个美滋滋。
“见过两位殿下。”
曹炳麟进了代王府,看见朱标和朱桂站在一起,连忙行礼。
“你来干什么?”朱标疑惑地看着朱桂和曹炳麟。
他清楚得很,曹炳麟昨天还在自己跟前哭诉朱桂的不对,今天怎么跑到代王府来了?
“回殿下话,小的是来办公事的。”曹炳麟像是打了胜仗的公鸡,一脸得意。
连着被盗,又被朱桂的竞争压得喘不过气的曹炳麟,昨天想着大肆宣传吸引报案,没想到真有人找上门来。
今天过来,就是为了查实报案人口中的目击者。
这种事本来不必他亲自跑一趟,可一想到前几个月的种种“屈辱”,曹炳麟决定亲自出马,表明自己不是没用的人。
“公事?”朱标有点惊讶,然后摆摆手,“那你去忙吧。”
“多谢太子殿下!”曹炳麟拱拱手正准备走。
“等等!”朱桂突然开口。
曹炳麟的笑容一下僵住,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太子殿下。”朱桂先朝朱标行了个礼,然后指了指曹炳麟:
“我要向太子殿下举报这个人!”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了。
“???”
曹炳麟更是云里雾里。
举报我?开什么国际玩笑?
在曹炳麟困惑不解的眼神中,朱桂飞快给出了答案:
“曹炳麟作为大同知府,”
“太阳老高了才开始办公,每个月竟然休息四天!”
“这说明曹大人是个懒惰的官!所以请求太子殿下严惩他!”
朱桂这一举报,朱标和曹炳麟都愣住了。
曹炳麟心里直呼:
“你能一天到晚不停,就睡三个小时,一个月不休息!”
“我这把老骨头哪受得了这么累啊!”
哎哟喂!
这代王是要坑死我啊!
听朱桂一本正经地这么说,曹炳麟差点内伤!
心里后悔死了,暗暗发誓以后绝不再自找麻烦,派个小兵来顶替就行了。
“小十三,算了吧,我们别为难曹大人了。”曹炳麟刚松一口气,那边朱标却苦笑不得,对朱桂的大明帝国梦,他只能感慨:“太子殿下,我是为大明的将来考虑啊!要是每个官员都能以我为榜样,大明一定能屹立不倒,辉煌无比!”
朱桂还特意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表,一副要带领大明官员新风气的样子:“我每天凌晨就起来干活,晚上才休息,希望大明的官员都能跟我学。”
曹炳麟一听,脸都吓白了。这从早忙到晚的节奏,换成他,半条命都要没了!
朱标望着朱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半晌,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为了国家人民辛勤工作,但身体健康最重要,不能太累了。再说,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的精力。”
私底下,朱标也是一阵后怕。
才知道朱桂从凌晨忙到晚上的模式,而且一坚持就是近五个月,一点疲惫的样子都没有,真把他惊到了!
“太子殿下……”曹炳麟听到朱标劝朱桂的话,感动得快哭了,好像看到了救星。
朱桂脸色稍微缓和了点,不过没等曹炳麟放松,他又补了一句:“太子殿下说的那些都不是问题!当官的勤政爱民是应该的!我还是希望大明的官员都能像我学习。”
曹炳麟一听,腿都软了,心里几乎崩溃。
勤政爱民是好,但也不能这样把官员往死里使唤啊!
“行了,小十三,你少说两句。曹大人,你去忙你的吧。”朱标示意曹炳麟可以走了,这里他来收拾残局。
“多谢太子殿下!”曹炳麟像得到特赦一样,赶紧鞠躬退出,逃离了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生怕朱桂又出什么新招。
“可惜了。”朱桂显得有些遗憾,没能成功煽动官员之间的“比拼”热潮。不过也没关系,他本来就想通过这个快速完成系统的任务,既然没成,也就算了。
……
几天后,应天府,大明朝的首都。
“这两个混账东西!”朱元璋气得把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满脸怒色,因为激动身体微微颤抖。
这份奏折正是朱标送来的,记载了朱樉、朱棡的不当行为。
看到儿子们的胡作非为,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深知百姓在权贵面前的无力和愤怒,恨不得亲手教训这两个逆子。
“陛下消消气,气坏了身体可不行!”汤和赶紧捡起地上的奏折,放回书桌上,然后轻声安慰朱元璋。
朱元璋没有理睬汤和的劝解,自己擦着眼角:“皇后去世后,这些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谁能想到,朱樉、朱棡竟是如此不成气候!一个视人命如草芥,一个滥用民力,简直就是禽兽不如!”
汤和沉默不语,他知道朱元璋说的“妹子”是指已经去世的马皇后,但她已离开人世七年,再说也无法回来。
这时,朱元璋突然看着汤和,眼睛有些红:“咱们派出去的藩王,就没有一个是品行端正的吗?”
汤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可是个难题。
就在汤和冥思苦想找答案的时候,一名锦衣卫匆忙进殿:“禀报陛下,太子殿下从大同府发来了八百里加急的信件!”
朱元璋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吩咐道:“拿来看看。”
心里免不了担忧,朱樉和朱棡的劣迹都没用八百里加急,为什么调查大同的朱桂就这么急?
难道朱桂闯下了什么天大的祸事?
“这朱桂真是太狠了!”朱标紧皱眉头。
之前的秦王、晋王都没这么干过,难道这代王朱桂比两个哥哥还要过分?
朱标心里七上八下的,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多嘴,默默寻找,终于找到一家客栈。
“悦来客栈!”朱标看着招牌,轻轻念了出来。
“掌柜的,这家客栈古怪,明明挂着营业的牌子,门却是关着的。”
领头的人挠头,满脸不解。
“让人去问问。”朱标虽然心里疑惑,但他知道客栈不比民宅,于是吩咐下去。
不久,前去敲门的锦衣卫回来了,脸上红扑扑的。
“掌柜的,能住,快进去吧,客栈是开的。”
望着那满脸通红的锦衣卫和周围冻得脸色发白的同伴,朱标心里更加疑惑了。
走近一看,一阵暖流迎面而来,朱标自己脸也红了,热乎乎的,这才恍然大悟。
“真舒服啊。”朱标停下了脚步,享受着暖风吹面,满意地轻叹了一声。
“客官是外地来的吧?第一次来大同府吧?”客栈老板胖乎乎的,满脸笑容,迎了上来。
外地来的?
朱标微微一愣,感觉脸上发烧,好像被人当成了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可他是大明朝的太子啊!
“别紧张,是不是奇怪这店里怎么这么暖和?”
客栈老板显然对客人那好奇的样子见怪不怪,双手背在后面,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开口了。
“是啊!”
朱标连忙点头。
他心里确实好奇极了!
外面天寒地冻的,这里面的热气像是变魔术一样从哪里冒出来的?
朱标环视一圈,连个火炉都没看见,心里的疑问更大了。
“这店里暖烘烘的,因为我们大同府有集中供暖。”
掌柜乐呵呵地看着一脸茫然的朱标,耐心解释起来。
“集中供暖?”
朱标的眼神闪过了惊讶。
这词儿听着挺高级的嘛!
“大家还是快进屋吧,门一直开着,外面的冷风一吹进来,里面的暖气就不管用了。”
掌柜看着还在门口愣神的朱标,笑着建议道。
“哦?……好嘞。”
朱标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快步走进客栈。
其他人也紧跟着,老板亲自上前把门关上。
门一关,朱标立刻明白了刚才那妇人为何那么说!
想必她也是担心门开着,冷风灌进来,所以才故意吓唬孩子说再开门就要打断腿。
“难道我冤枉朱桂了?”
朱标神色复杂起来。
他原以为是朱桂警告过城里人不许乱说话,那妇人才一见外人就急忙关门。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纯粹是自己想多了!
不过,调查朱桂的事,暂时可以搁置一下。
眼前这集中供暖的事更紧急!
如果能把集中供暖普及到北方其他城镇,冬天说不定能挽救无数大明百姓的生命!
“这集中供暖是谁的主意?我……”
朱标心里这么想着,话已出口,本来还想说“我替他在皇上面前求赏”,可想到自己的身份,话到嘴边又收了回来。
“还能有谁,当然是咱们代王殿下了!”
掌柜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仿佛代王的光彩也有他的份。
“嚯——!”
“是老十三干的?!”
朱标的眼睛猛地睁大,满是不敢相信!
“哪有什么老十三?”
掌柜听了朱标的话,只当他糊涂了,瞥了他一眼,带着几分崇拜地说:
“那是咱们代王大人!”
“说到代王,那可是咱们大同府的大救星啊!”
“要不是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年轻几十岁,我非得去给代王当亲兵,每天膜拜代王的威风,听他老人家教诲!”
“……”
面对掌柜这一腔热血,朱标彻底懵了!
谁能告诉他?
这段时间朱桂在大同府,究竟干了些什么?
极度困惑的朱标,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朱标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这位小十三!
“确实挺暖和的。”
正当朱标心绪起伏时,身体感受到的温暖让他更加清醒!
朱标摸了摸额头,顿时有些吃惊!
不知不觉,额头竟然渗出了汗珠。
“嚯——!”
“这集中供暖竟然这么神奇?”
朱标惊叹道。
外面银装素裹,他刚进门没多久,额头就开始冒汗了!
这充分证明了集中供暖的不凡效果!
“那当然!”
“自从有了集中供暖,就没听说过大同府有人冻死了,代王对大同府可是有再生之恩啊!”
掌柜很享受朱标这外来者的震惊表情,同时不忘替朱桂说几句好话。
朱标闻言,又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干净街道。
心里更加愧疚了!
看来,又一次误会了小十三!
要知道在北方,漫长的严冬,街头冻死人的事并不少见。
朱标刚才一路没见到冻死的尸体,还以为是朱桂事先清理了。
但现在看,都是自己多虑了!
这就是大同府的真实面貌!
即便是刺骨的寒冬,也没有任何生命因寒冷而凋零的大同府!
“小十三这番作为,真是功德无量啊!”
朱标不由感叹。
他万万没想到,四个月前还在父皇面前闹得沸沸扬扬,坚持要去封地的小十三。
短短几个月,在藩国就搞出了集中供暖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
真是可喜可贺!
之前因为两位藩王的不当行为而生出的不快,也减轻了许多。
“客官,别光站着了,看你们风尘仆仆的,还是先上楼休息一下吧。”
掌柜不知道朱标心里在想什么,只是和颜悦色地推荐自家的服务。
“好,开五间上等房。”
朱标微微点头,没有拒绝老板的提议。
客栈二楼的客房里。
暖意更浓,朱标甚至觉得就算光着膀子,也不会感到冷。
“客官,您看那边。”
这时,老板站在窗边,指着不远处笑眯眯地说。
“有啥好看的?”
朱标有些疑惑,但还是走过去,顺着老板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冰雪世界中,一台巨大的钢铁机械轰鸣着,不停运转。
那机器下面,有人不断地往里加煤炭;上面,则是滚滚热气蒸腾,让朱标惊奇不已。
既安顿了流浪人员,又保护了他们的尊严,还获得了一群忠心耿耿的助手!
一箭三雕!
“还有别的事吗?”
代王府的守卫看着面带满意的朱标问到。
“没了,大家慢走。”
朱标主动让开路,拱手告别:“代王府这举措功德无量,祝各位路上平安!”
“感谢殿下。”守卫一笑而过,没再多说,领着队伍离开了。
朱标目送众人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心中感慨不已:
“以劳动代替救济,真是好办法!以后各地受灾的百姓都能用这方法解燃眉之急了!”
想到提出这个计策的朱桂,朱标不由得长叹一声:
“以前是我小瞧了小十三啊!”
这一刻,朱标的内心百感交集。
本是来调查朱桂是否违规的大明太子,
现在却对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
在朱标看来,朱桂的所作所为才真正符合储君的风范!
朱桂应当是全民的榜样,无愧于大明藩王的美誉!
“接下来,去见见曹炳麟吧。”
朱标把目光转向了县衙。
他打算去见县令曹炳麟,吩咐他搜集朱桂善行的证据,并送到京城去。
也让父皇高兴高兴!
在县衙里,
得知太子秘密会面的要求后,县令曹炳麟悄悄到来。
“微臣大同府县令曹炳麟,拜见殿下!”
曹炳麟进入密室,看见那个背着手站立的温文尔雅身影,赶紧上前行礼。
“嗯。”
朱标转过身,打量着眼前这位看似四十其实已经秃顶的官员。
“直接说重点吧。”
“我这次巡视藩国,作为大同府的地方官,你有没有发现代王朱桂有什么不当行为?”
朱标随口一问,想听听曹炳麟眼中的朱桂是怎样的。
没想到,
曹炳麟一听“朱桂”两个字,眼眶竟然湿润了!
朱标脸色一正,
难道朱桂不欺负百姓,专门欺负官员?
“启禀殿下,代王没有违法乱纪,只是……”
曹炳麟如实回答,但表情有些犹豫。
得知朱桂品行端正,朱标心里放松了一些,追问:“只是什么?”
这句话留了个悬念,正好勾起了朱标的兴趣。
“只怕代王继续执政,我这县令就该辞职回家了!”
在朱标疑惑的目光下,曹炳麟哭诉起来:
“自从代王来到,我这个知县就成了闲差了!”
这样一来,我这县令大半年来都没什么政绩了!
按照王爷的说法,他简直就是个工作狂,非要彻底压过我这个小官的积极性!
我心里就一个念头翻来覆去,这口气咽不下!还不如辞官,回家图个清静!
这话一出,朱标脸上满是惊愕。
就凭小十三那股子破案的劲头,就把曹炳麟逼得想辞官回家种田了?
但朱标心里清楚,小十三的本事远不止破案这么简单。
他还闲着没事捣鼓出了蒸汽机,搞起了现代化农业温室!
接手曹炳麟原本棘手的案子,不过是小十三众多手笔中的小意思!
“小十三这用不完的精力,真是让人佩服!”
朱标没心思安慰曹炳麟,反而对与小十三的再次相遇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他在想,这才几个月不见,小十三怎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焕然一新!
这其中的原因,他得亲眼看看!
曹炳麟见哭诉没有得到回应,便转而看向朱标,立刻发现对方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位肩负使命巡视的大明太子的反应,曹炳麟并不太惊讶。
毕竟,代王朱桂近几个月来的惊人举动,谁听了都会目瞪口呆!
片刻后,朱标恢复了常态,看着一脸委屈的曹炳麟,轻轻笑道:“曹大人刚才说的辞职的话,我就当没听见,以后也不用再提了。”
朱标机智地给了曹炳麟一个台阶下,他知道能管理大明重镇的知县,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这样的人如果因为比不上朱桂就辞职,别说他自己不会答应,怕是连父皇朱元璋也不会同意。
“我想知道,这几个月来,小十三到底干了些什么?”朱标直接进入了主题。
“回殿下,这事说来话长。”曹炳麟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望着和蔼可亲的朱标,几个月的紧张情绪稍稍缓解。
曹炳麟之前哭诉确实事出有因,他确实被朱桂的行动深深感动。然而作为一个知县,他又怎能向下属诉苦呢?
此时在这里,面对以仁德著称的太子,曹炳麟终于得以一吐心中的郁结。
哭诉过后,曹炳麟的心情稍微好转,脸色也渐渐恢复正常。
“好,曹大人请坐,我仔细听你说。”朱标不明其意,只是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多谢太子殿下!”曹炳麟拱手道谢,然后坦然坐下。
理清思路后,曹炳麟详细讲述了朱桂近几个月的作为:“除了查案,代王听说大同府冬天经常有人冻死,马上表示这事儿他来解决。”
“接着,代王捣鼓出了一件叫蒸汽机的神奇东西,并用它实现了集中供暖。”
“热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让大同府的百姓即使在严冬,也能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关于蒸汽机和集中供暖的事情,朱标也有耳闻,甚至还远远看过蒸汽机。
如今从大同府知县口中确认,他知道蒸汽机值得一书,可以呈报给父皇。
“接着说。”朱标吩咐道。
“后来的事,更显代王的智慧。”曹炳麟忽有所悟,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哦?怎么个显法?”朱标这时像孩子一样好奇,连连追问。
曹炳麟不再绕弯子,直接说:“代王知道蒸汽机供暖范围有限,城外很多百姓享受不到。于是他灵机一动,放话说要收购废弃的矿井。”
“那些废弃矿井水多难挖,很多奸商闻讯赶来,急于脱手。代王全部买下,当时大家都说代王傻。”
“结果,代王反过来用蒸汽机排空矿井积水,废弃矿变成了金矿,而且没有借此敛财,而是按成本价把煤卖给城外的百姓,帮助他们安稳过冬。”
“这一来,百姓都称代王为大同府的救世主。”
曹炳麟讲得活灵活现,好像亲身经历过一般。
这一席话,解开了朱标心中的另一个谜团——朱桂为什么费那么大力气收购废弃矿,又低价卖煤,原来都是为了城外的百姓!
这一举动充分证明,朱桂心怀百姓,真诚可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