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优质小说阅读网 > 现代都市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全文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全文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叶轩魏忠贤,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昆吾”,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5-04-13 21: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叶轩魏忠贤,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昆吾”,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叶轩魏忠贤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奴婢魏忠贤,参见皇爷!”

魏忠贤一进暖阁,立刻就跪了下来。

听着自称奴婢,崇祯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之色。

“忠贤,起来说话。”

“大伴,看座!”

“奴婢谢过皇爷!”

虽然王承恩搬过了圆凳,但魏忠贤依旧跪在地上,头紧紧的贴在地上。

“皇爷,客氏十八大罪行中,有数种牵扯到了奴婢,可奴婢都是万般无奈,

当时奴婢只是王才人的典膳,客氏是先帝的乳娘,看奴婢有几分‘姿色’,就拉拢奴婢,奴婢无依无靠只得委曲求全……”

咳……咳……

崇祯听闻魏忠贤说自己有几分姿色的时候,差点没将一口茶给喷出去。

“皇爷,茶太烫了,奴婢给您换一杯!”

王承恩反应极快,上前给崇祯轻轻的拍了后背,然后端着茶走了出去。

“忠贤,你继续说!”

……

“皇爷,有些事是奴婢做的,奴婢承认,可那是万不得已呀,咱们宦官是依附皇权的,陛下随时都能收走奴婢手中的权利……

奴婢愿意辞去东厂提督的职位,安心呆在皇爷身边、伺候皇爷!”

崇祯精神一震,这个剧情终于出现了,他穿越过来前看过的崇祯传上就有魏忠贤请辞东厂提督以避风头,来试探崇祯的反应。

崇祯为了稳住魏忠贤,没有答应。

“魏忠贤,朕要是想杀你,刚刚在皇极殿内,朕就不会将客氏拉到外面去拷打了,

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客氏的供词,加上大臣们的联名弹劾,朕就算是想保你都保不了。”

“你也不要惶恐,朕是相信你的,没有你,国库早就空了,哪有钱给辽东发军饷,建奴早就打进来了,你做的很好!”

“皇兄临终前就说了,一是善待中宫,二是忠贤宜委用,皇兄都这么相信你,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至于说辞去东厂提督,这种气话就不要再说了,好好干,朕亏不了你的。”

“多谢皇爷体谅,奴婢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死而后已!”

魏忠贤匍匐着的身体剧烈颤抖着,声音有些哽咽。

“行了,起来吧!”

等魏忠贤站起来后,崇祯继续道:“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将北京城中的地主绅士、大臣勋贵们的家底给摸一摸,有什么罪证都收集一下,去吧!”

“奴婢领旨!皇爷放心,就算是这些大臣家里有几只耗子,奴婢都能查的清清楚楚。”

“这个朕相信,下去吧!”

等魏忠贤退出东暖阁后,崇祯从龙案中走到了门口,看着离去的魏忠贤的背影,久久出神。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才道:“大伴,将魏忠贤来东暖阁发生的事情暗中透露出去,过十天半个月再将他要查地主绅士、大臣勋贵的消息放出去,接下来就是咱们看戏的时候了。”

东林党最怕的是谁?不是皇帝,而是魏忠贤。

皇帝要动他们还得考虑影响、圣德等等。

可魏忠贤毫无顾忌,这些年构陷的大案、冤案还少吗?

魏忠贤不死,他们就要终日活在他的阴影之下,毕竟谁也不想哪天刚睁开眼睛,就被拉进了诏狱之中,然后抄家灭族。

所以,那帮大臣们为了自身,一定会疯狂的弹劾魏忠贤和阉党,到那个时候,舆论倒逼之下,白杆兵进京了,就是他收网的时候。

想到这里,现在的崇祯也不得不佩服朱由检,一登基就是各种封赏稳住了魏忠贤,趁着魏忠贤放下戒心的时候,一举弄死了魏忠贤。

当年17岁登基的他就有这种隐忍和心机,换做是前世的17岁少年,估计早被魏忠贤给弄死了,不得不说古人很早熟。

思索了一会儿后,崇祯回到龙案前继续翻阅着各种奏章。

而出了乾清宫的魏忠贤,一路出了龙光门,立刻就没有了之前在东暖阁内的奴颜婢膝的模样,恢复了不可一世的表情。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就立刻迎了上来,低声急切道:“尚公,怎么样?”

“废话,要是有事,我还能这么走下来?”

魏忠贤接过一边小太监递过的茶水:“没事了,皇爷还是很信任我的,没有同意我的请辞,还拿了先帝遗诏说事,

最后还让我查查京城地主绅士、大臣勋贵的底子,要是不相信我们,会将这个任务给我们吗?”

“不过,新帝登基,我们最近还是要收敛一些,别被东林党抓住了把柄,若是再接二连三的弹劾我们,陛下就算是有心想护我们,但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可能也会对我们动手。”

“明白了,我会让下面人最近老实一些。”

“嗯,不过我们也不能全部相信陛下的话,主动权还是得抓在我们手中,让你挑选的美女赶紧准备好,给陛下送去,让陛下分分神,别忘了迷魂香。”

“已经差人去找了,这事急不得。”

“行了,抓紧着点,司礼监这边你盯着点,我去东厂,东林党这群王八蛋竟然敢弹劾我,本厂公非得整死他们。”

……

宫外,随着朝会的结束,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也传了出去,钱谦益等人的死自然也被传了出去,立刻就在京都引起的轩然大z波。

江南会馆,地处北京城西,没有王府那么豪华,但内部却是曲径通幽,算是繁华的北京城中一处幽静的地方了。

此刻,会馆内的大厅内坐着数十人。

“昏君,大明最大的昏君,竟然杀了说真话的言官!”

“客氏死有余辜,可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袒护魏忠贤吗?这是还要再重用魏忠贤吗?”

“诸位,钱公就义了,我等今后该如何自处?”

……

“安静!”

首座上的一人低喝了一声,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看向首座的人。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去争论已经毫无意义了,陛下杀了钱公等人的理由是,用言语威胁陛下,这点说到哪里都是钱公等人的错。”

看着众人想要说话,为首之人摆了摆手:“但是钱公等人弹劾的是事实,也提交了证据,陛下杀了敢言之人,这也是事实,以后谁还敢进谏?”

“你们只需如此……”

一众人听完连连点头,随后离去。

东暖阁内,崇祯一直批折子到快晚膳的时间,王承恩才道:“皇爷,李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



前晚陈德润私闯懿安皇后的寝宫,他原本可以压下来低调处理,毕竟这关乎皇家颜面。

但为什么当着众大臣的面搞的血粼粼的?

这就是给东林党和其他人一个信号。

只要东林党不傻,朝会上就一定会开始弹劾魏忠贤,或者弹劾阉党。

自己再稍加引导,阉党和东林党就能打个你死我活的。

只是他没有想到,东林党竟然没有弹劾魏忠贤和阉党,反而是弹劾客氏,也算是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了。

“魏忠贤,钱谦益弹劾的十八大罪状,你怎么看?”

听得崇祯问自己,魏忠贤出班了,给崇祯行礼后,道:“陛下,钱大人弹劾之事,臣也在身在其中,若是臣出言,有袒护嫌疑,于法不合,一切听从陛下发落。”

崇祯在心里暗骂了一声老狐狸,他不想在此刻惊动魏忠贤,所以让魏忠贤做选择。

如果魏忠贤确认了钱谦益弹劾的是真的,那崇祯就能直接杀掉客氏。

如果魏忠贤不承认,那钱谦益他们肯定不同意,会继续弹劾,在满朝的舆论之下,崇祯也能顺理成章的调查客氏。

一旦调查,客氏必死无疑。

可这个老阴货竟然将皮球踢给了他,还表了一次忠心。

“钱谦益,你应该知道客氏的身份,他是皇兄的乳娘,按道理也是朕的长辈,

你这弹劾的十八大罪状,每一条都能将她凌迟处死十遍了,

如果朕调查之后,罪名不成立,后果不用朕说吧!”

下面的众大臣听着皇帝的话,心中都在暗自疑惑着。

首先皇帝的话透露的第一个信息是,他知道魏忠贤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争斗。

其次是,话里似乎在袒护魏忠贤。

这一会儿,别说是东林党了,连魏忠贤都有些迷糊了。

“陛下,客氏秽乱宫闱、谋害皇嗣、擅权乱政,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不死不足以畏先皇,不死必将再次惑乱后宫,

大明如今风雨漂泊,后宫不平, 陛下怎有精力处理朝政,

陛下有尧舜之姿,万不可因为先帝饶恕如此罪大恶极之人,

臣……死谏,恳请陛下彻查客氏。”

钱谦益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皇极殿中回荡着。

“臣同意钱大人说法,臣也死谏,肯定陛下赐死客氏!”

“陛下,钱大人弹劾客氏的十八大罪状,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恳请陛下彻查,否则,臣就撞死在这皇极殿上,已经后来之人。”

右都御史曹于汴、吏部侍郎吏部左侍郎张凤翔等人也站了出来。

若不是现在的崇祯是后来的穿越者,知道史实,他差点就相信了眼前这些人就是大明的文人风骨了。

特别是督察院的那一群御史,个个都是个喷子,你可以打我,但是我就会骂你,他们饱读诗书,骂人都是引据论典。

御史是言官,设置的目的就是直言劝谏,多提意见,杀了言官只会让言官名垂千古,却让自己背负骂名。

当年朱太祖想招个女乐进内宫娱乐消遣,被巡视奉天门的御史周观政看到了,结果这位大佬,将传口语的太监一顿臭骂。

然后又上书将朱元璋一顿臭骂,朱元璋也只得安抚,并作出了保证,这位御史才没喷了。

鉴于朱元璋的作为,后面的大明皇帝就很少杀言官了,以至于这群言官都开始死谏了。

“你们这么说,朕可以理解为你们在威胁朕吗?”

崇祯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是怒是喜。

“臣等不敢,臣等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臣等问心无愧!”

钱谦益听着皇帝的话,心中猛然一突,但到了这一刻,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否则,以后他就是个笑话,这朝堂将再无他立足之地。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跪着的五名死谏的大臣,整个皇极殿安静无比。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突然笑了:“好一个为江山社稷。”

不待众人松口气,崇祯下一句话将众人吓得魂飞魄散。

“既然你们死谏,那朕就成全了你们。”

“李若涟,将这群目无君父的东西拖到外面廷杖三十,朕倒要看看这群人是不是真的为大明社稷着想。”

“方正化,你亲自去,用心了打!”

皇极殿外当值的李若涟立刻带着数名锦衣卫进来,在钱谦益等人没有求饶前,直接就架了出去。

“陛下,廷杖三十,钱大人等人绝无生还的可能性,陛下刚登基就杀言官,恐伤及圣德,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

“郭爱卿言重了,死谏死谏,以死明谏,既然他们有这个心思,朕只是成全他们,和圣德有什么关系?”

听着户部尚书郭允厚的求情声,崇祯淡淡的回应了一句。

身前有方正化,殿外有自己提拔的李若涟以及他的心腹,白杆兵也开始进京,否则他还真不好下杀手。

众人听见崇祯对死谏的解释是以死明谏后,只觉得头顶上有无数匹马奔过。

死谏的意思是冒死进谏,冒着死亡的危险进谏,也即是说可能会死,而皇帝说的以死明谏是用死来进谏,这是非死不可了。

这一刻,他们很想将皇帝的老师给提过来,问问他是怎么教的皇帝,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但随即众人醒悟了,不是皇帝理解错了,估计是故意的。

现在他们敢跳出来说皇帝说错了吗?

“昏君,朱由检,你就是昏君,你就等着后宫被客氏弄成跟先帝一样吧!”

“朱由检,你就等着你的皇子们被客氏、魏忠贤这群奸臣弄死吧,哈哈!”

“哈哈,昏君,我现在怀疑,客氏弄死先帝皇子是不是得到了你的授意,皇子们都死了,你才好继位……啊……”

……

皇极殿外惨叫声、怒骂声此起彼伏。

大殿内众人听的面无人色,钱谦益骂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若不是接受了崇祯的记忆,他差点都有这种怀疑了,毕竟兄终弟及这种情况太特么的诡异了。

“李若涟,朕要是再听见他们几个骂朕一句,朕砍了你的脑袋。”

崇祯话音刚落,外面只传来廷杖的砰砰声,只是片刻,李若涟走进了大殿。

“陛下,钱谦益等人已经死了。”

崇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出声道:“钱谦益、曹于汴等人目无君父,口无遮拦,居心叵测,藐视皇权,有辱圣恩,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家族现有出仕者一律革职查办,若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者,杀!”

“臣领旨!”

李若涟应声后离去。

众大臣惊惧,虽然没有抄家灭族,但这种处罚和抄家灭族没啥区别了,官场上有几个没贪的,朝廷没有了后台,家族垮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殿内魏忠贤的阉党心中满是疑惑,搞不清楚皇帝是什么意思。

东林党的人则心中满是悲戚,自家领军人物被z干掉了,超乎他们的预料。

而且看陛下这意思,似乎会继续重用魏忠贤,那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可不待众人猜测皇帝的心思,就再次听见皇帝的声音。

“诸位,既然钱谦益等人死谏了,还提供了证据,那即便客氏身份特殊,朕也需过问一下。”

“来人,传客氏当廷对质!”


“草民阮康文叩谢陛下天恩!”

阮康文高呼谢恩,接过圣旨,心中很是开心,暗呼这十万两银子花的值。

先说说国子监名额,虽然贡生都是秀才,但秀才可不一定是贡生。

贡生是各州县推送的最为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一旦贡生毕业,吏部考核后可以为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省去了再次科考的过程。

为什么大明有六十万名秀才,就是因为再向上考就太难太难了,有些人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了五六十岁还是秀才,难度可想而知。

贡生就像是一棵小树苗,慢慢的熬着,只要本人再有点能力,升迁到知府,以后家族子弟进入官场的机会大上无数倍。

为什么会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织染所大使,虽然只是九品的官职,而且不入班,但那也是入了官职品阶的,这就是一张护身符。

这和英宗、代宗时期的买官不一样,那时候买的是义官,也称之为散官,只是虚职。

而且容易遭人诟病,下被百姓指点,上被科班的人看不起,两头受气。

周围人群露出羡慕的眼光。

“这位大人,可否赏脸到寒舍喝杯茶水?”

打点传圣旨的人,这是惯例,现场这么多人,想给银子都不行。

传圣旨的人自然也是知道,但推迟道:“阮大人,本官还要回宫复旨,以后再说!”

说完,便朝着四周看了一眼,高声道:“另外,陛下感念大家为陕西百姓的付出,特地从捐款的人中抽出五十人,若是家中以后出了秀才,可随时入国子监,

具体的抽签方式,将在明天午时在这里公布并抽取,请大家保存好手中捐银的凭证。”

百姓欢呼了起来,没有想到他们也会有这被皇帝嘉奖的时候,虽然机会小,虽然家里不一定现在有秀才,但这个是永久有效呀。

“好,只要抽中了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娃去读书。”

“几两银子换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这买卖值得。”

“一会儿回去,我就去祖坟烧点纸钱,列祖列宗保佑明天一定抽中我!”

……

等传旨的人走后,和阮康文交好的几个商人凑了上来。

“阮大人,恭喜了。”

“阮兄,晚上春凤楼,你必须得请客!”

“康文,你真是走了狗屎运,若是知道陛下会如此封赏,别说十万了,就是二十万我也出了。”

阮康文笑而不语,这其中的道道只有他最清楚,可惜不足为外人道也。

同一时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归德府睢州的一处老宅中,方稳将一封信递给了袁可立。

片刻后,袁可立淡淡道:“你请回吧,代我叩谢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恐怕辜负陛下期望了。”

“果然如陛下所想一样!”

方稳轻笑了一声,随即道:“陛下还让我给袁大人带句话,平党争,收广宁!”

话音刚落,袁可立唰的一下子站了起来,眼神灼灼的盯着方军。

饶是方稳是习武之人,此刻在袁可立的注视下,也倍觉压力山大。

过了好一会儿,袁可立才慢慢坐了下来,将茶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沉声道:“方稳,老夫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如实回答,这关系到老夫最终的决定。”

“哈哈哈,我大明王朝还有救……还有救呀……”

半个时辰,袁可立足足问了十数个问题,包括朝局情况、党争、为什么会推举他等等。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人从大臣队列中走了出来,崇祯扫了一眼,出声的是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

“施爱卿请讲!”

“陛下,臣奉旨会同司礼监、工部、礼部、钦天监选择大行皇帝陵墓,目前确定为潭峪岭,陵墓规制取法庆陵,按规制需白银两百万两,请陛下示下!”

崇祯愣了一下,他穿越过来这两天一直在忙,都忘了天启帝的皇陵的事情了。

两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他现在还搞不清楚,还不待他发话,户部尚书郭允厚就站了出来。

“陛下,国库库银不足两百万两,但马上就是九大边军发军饷的时间了,无力调拨。”

“郭大人,你这是对大行皇帝的藐视,臣请陛下治郭允厚藐视之罪!”

左都御史曹思诚站出来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了上去。

“曹大人,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前线的将士们不行,这话传出去,不怕引起将士们的不满吗?”

……

“陛下,可否先从内帑拨款100万两先行动起来,然后再图其他?”

众人争论到最后,施凤来竟然打起了内帑的主意。

崇祯内心怒了,沉声问道:“施爱卿,现在京都大米多少银钱一石!”

被问到的施凤来懵了,现在上奏的是大行皇帝陵墓的事情,怎么扯到大米多少钱一石了?

他一个内阁辅臣哪里知道大米多少钱一石。

但皇帝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好像是一两银子……臣……不知!”

“曹爱卿,你说!”

左都御史曹思诚懵了:“陛下,好像是一两一钱。”

“好像?哼!”

崇祯冷哼了一声,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极殿。

崇祯从龙椅站了起来,站在九层的平台上,冷冷的盯着下面的众大臣,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才出声。

“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在大题小做?”

“臣等不敢!”

看着黑压压跪下去的一大片大臣,崇祯直接暴走了。

“你以为你们这么说,朕就不知道你们在心中暗骂朕?”

“你们天天喊着要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可你们自己看看,连日常吃的粮食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是不是觉得你们是朝廷的部院重臣,这些民间百姓应该关心的东西跟你们无关?

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一日三餐能不能吃饱,这就是粮食。”

“吏部,朕且问你,各地知县若是不知道本县的粮食价格,又怎么专心为百姓考虑?”

“工部,你们都不知道粮食价格,怎么招人干活?

是不是觉得国家的工程,反正是各地签派的,给多少都可以?你们考虑过一个百姓的付出与收获了吗?”

“礼部,你们管着天下读书人,这群人天天喊着圣人,不知农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百姓疾苦,谈何为百姓谋福利?”

“户部,你们掌管天下钱粮、经济命脉,若是连粮食价格都搞不清楚,如何去调运?

若是某地发生天灾,你们如何能快速的安排赈灾方案?拍脑袋决定吗?”

“还有刑部和兵部,你们是不是觉得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边军的饷银是每年18两银子,现在的18两银子能和十年前的18两银子相比较吗?将士家里吃不饱,如何会全身心的保家卫国?”

……

“北宋范文正公都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看看你们,连粮食价格都不知道,你们忧哪门子的民?”

“想想我太祖为什么要造反?还是不是因为要有口饭吃,要活下去!”

“你们非要等到有一天,外有后金带兵进入关内肆意掠夺,无数同胞被杀,内有百姓起义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

“非要等到有一天,北京城破,你们都被敌人杀死,你们做个亡国之臣,朕做个亡国之君吗?

若是有那么一天,朕拼个鱼死网破,也要在死之前将你们九族诛杀个干净!”

崇祯逮着众大臣一顿怒骂,虽然他说的这些有些理想化和牵强,但不妨碍自己喷他们。

两年后李小哥为什么暴走,短时间召集了百万兵,还不是因为百姓吃不饱肚子。

如果能吃的饱,谁愿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起义?

谁是皇帝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能吃饱、能穿暖,爱谁谁。

他为什么来了,没有安排人去将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在几年后席卷了大明西北方的起义者?

解决不了饥荒问题,杀了这两个,还有无数个人站起来。

“陛下,共计调查了12家米坊,所得价格均和户部尚书郭大人、东厂提督魏大人所说价格一致,这里是米坊老板画押的保证书!”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方正化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崇祯看着呈上来的清单,暗自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人。

清单上标注了京都四个方向的,每个方向三家,店铺位置在哪里,老板姓什么,糙米和精米的价格,最下面还有米坊老板摁的手印。

“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说的?朕给你们个反驳的机会!”


“臣等知错,请陛下责罚!”

一众大臣异口同声的跪了下去。

“除魏忠贤、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人等罚俸三个月,以儆效尤!”

看着好像排练过的一样,崇祯都被气笑了。

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要主动责罚的,既然你们想,那朕就不惯着你们。

现在不能杀你们,责罚一顿还是可以的。

其实,他是真想将这群人都给砍了的,可惜他不能,现在也做不到。

说来也讽刺,一个最大的反派、无恶不作、操纵皇权的大太监,竟然答对了。

传言魏忠贤出身平民,知晓百姓疾苦,才没有收农业税,转而向商人等收取税收。

所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野心但又优柔寡断,无恶不作却又关心百姓疾苦,这是一个矛盾的人。

如今看来,还真是如此。

“施爱卿,大行皇帝陵寝之事,你会同工部先行勘察现场,做好全面规划,所需银两且等些时日。”

崇祯话一出口,不止是施凤来,在场的所有大臣都有些疑惑,他们对大明的状况了如指掌,哪里能弄出200万两银子?

“陛下,这不合礼法……”

“朕当然知道不合礼法,但所需银两你给吗?只要你能弄出来,别说两百万两,五百万两都行。”

崇祯直接打断了礼部尚书的话,看着其他想要附和的大臣,崇祯沉声道:“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朕百年之后会亲自向皇兄赔罪,相信皇兄会体谅朕的难处的,

至于皇嫂那边朕亲自去解释,尔等无需多言。”

见皇帝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众大臣也不再说话,反正都是皇帝一家子的事。

“诸位爱卿,有事继续吧!”

“陛下,臣有事启奏!”

……

接下来的时间,足足有七八位大臣上奏了一些事情,崇祯刚开始听着还很新鲜,到最后就失去了兴致。

这些大臣们都是磨洋工,能自己决定的,非要上奏一下。

“陛下,臣钱谦益有事启奏!”

“准奏!”

“陛下,现后宫有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客氏非后宫之人居住后宫,于礼法不合,臣恳请陛下将客氏逐出皇宫。”

有些兴致缺缺的崇祯听见声音,瞬间来了精神,等了一早上,终于来了,好戏开场了。

这位钱谦益在历史上可是极为出名的人,出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太凉的渣男祖师爷,二是头皮痒的厉害贰臣传。

此人是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可就是这么一个文坛领袖干出的事却是令世人所不齿。

崇祯十四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八卦,59岁的钱谦益迎娶了23岁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并为柳如是盖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谈诗论经传为一段佳华。

可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柳如是极力劝说钱谦益到南明小朝廷效力,官制礼部尚书。

建奴围城时,柳如是说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相约投水殉国,结果这货用手试了试水,竟然说出了‘水太冷,怎么办’,柳如是直接跳了下去,被旁人所救。

被救的柳如是说咱们殉国不行,那就归隐山林吧,结果这货放不下滚滚的红尘,在最后竟然率众大臣冒着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

作为见面礼,还将弘光诏选的美女献给了建奴。

最无耻的是,建奴下令剃头,南明百姓议论纷纷,有一日这货竟然说‘头皮痒的厉害’,直接刮了头皮。

以至于乾隆在诏命国史馆编修《贰臣传》时,直接下令将他与孙可望、左梦庚、冯铨、龚鼎孳等人一同成为贰臣中的贰臣。

从大明王朝的礼部侍郎到南明的礼部尚书,再到建奴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所干的事却和礼没有半毛钱关系,简直就是极大的讽刺。

“钱谦益,你且细细说来?”

对这位渣男的祖师爷的所作所为,崇祯是厌恶至极,这会儿连爱卿都不称呼了。

众大臣也不以为意,以为是皇帝对刚刚的事情余怒未消。

“陛下,臣另有弹劾客印月有十八大理由。”

“第一、客氏将龙卵(马的外肾)烹煮给先帝食用,以至先帝身体亏空;”

“第二、提拔太监魏忠贤,二人联手迫害妃嫔,天启三年布下毒计,以致张皇后诞下死胎,终生不育。

后又迫害慧妃,致皇次子朱慈焴于天启四年六月死亡,同年五月,假传圣旨,幽禁裕妃,断绝饮食,致使裕妃死去,胎儿也夭折。”

“陛下,臣对……”

“让他继续说!”

兵部尚书崔呈秀在魏忠贤的示意下站了出来,可只是开了个头,就被崇祯打断了。

“钱谦益,你继续!”

“是,陛下,第三……”

……

钱谦益每说一条,众大臣脸色就变了一分。

魏忠贤的阉党众人更是脸色阴沉。

钱谦益所说的这些,崇祯也知道一些,毕竟崇祯传上记载的很清楚,但演戏还是要做全套的。

“钱谦益,客氏是皇兄亲自册封的,你可知恶意弹劾的后果?”

“陛下,这是所弹劾罪状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说完,钱谦益便从袖口拿出一叠纸,王承恩见状立刻下了平台接过证据递给呈给了崇祯。

崇祯快速的扫视着,说实话,他要不是知道大概,这纸上写的这么多,在没有断句的情况下,想看懂估计得一会儿。

沉默了一会儿后,崇祯沉声道:“来人,传客氏!”

“陛下不可,客氏乃是先帝乳娘,又被先帝亲封为奉圣夫人,侍奉先帝数年,身份何等尊贵,怎可因为大臣弹劾就当庭对质。”

“陛下,客氏与先帝情同母子,后宫妃子就是她的儿媳妇,试问哪个长辈会如此害自家后辈,钱谦益明显就是在恶意弹劾。”

“陛下,臣左都御史曹思诚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科考舞弊,钱谦益收取钱千秋数千金,约定记号,此等人的弹劾怎可为证。”

“荒谬,此案已经在天启二年就已经由先帝定案,钱大人遭到罚俸的处分,赋闲故里三年,曹大人现在又重提此事,这是质疑先帝的决断吗?”

右都御史曹于汴站了出来。

两人是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曹思诚是阉党一系的人,曹于汴是东林党一系的人。

崇祯沉着脸,实则内心有些懵,却又有些开心。

懵的是,他以为弹劾魏忠贤,不曾想却是魏忠贤的老相好客氏,开心的是有人搞客氏了。

他昨晚搭好了戏台,现在各角儿都上场了,就看谁能弄死谁了。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