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认真听,学好了技术,咱们的庄稼才能有好收成。”马伟杰在培训现场鼓励大家。
然而,在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时,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技术。
“这新方法能行吗?别到时候收成更差了。”有农民提出质疑。
马伟杰亲自下到田里,为农民示范:“大家放心,新技术经过实践验证,肯定能提高产量,大家尽可能放心,我们镇里专门到其他地方去学习取经回来,别人已经收获成果了。”
为了解决灌溉设施老化的问题,马伟杰强势推动相关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的落实。
“这个项目必须尽快上马,谁要是拖延,别怪我不客气!”马伟杰在镇政府的会议上拍了桌子。
在采购灌溉设备时,一家供应商试图以次充好。
“马书记,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处少不了您的。”供应商偷偷找到马伟杰。
马伟杰怒目而视:“你这是违法的,赶紧给我滚!”
最终,采购到了优质的灌溉设备,农田的排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清平镇的农业生产逐渐有了起色。庄稼的长势越来越好,农民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副镇长王明却在这个时候暗中使坏,他在一些干部面前说马伟杰独断专行,不尊重大家的意见。
马伟杰听到这些传言,冷笑一声:“我为的是清平镇的发展,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在一次全镇的大会上,马伟杰公开说道:“只要我马伟杰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一定要把清平镇的农业搞上去,谁要是敢阻碍,我绝不放过!”
这番话让他在镇里树立了更高的威望,从此在清平镇的事务上说一不二。
这一年,清平镇迎来了丰收,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清平镇的发展蒸蒸日上,马伟杰也因出色的工作表现正式升任镇党委书记。然而,组织上同时派来了一位新的镇长兼副镇党委书记——林浩。
马伟杰初次见到林浩,心中难免有些揣测。他深知新搭档的到来可能会带来新的变化,也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
“林镇长,欢迎你来到清平镇,希望咱们能携手把这里建设得更好。”马伟杰伸出手,微笑着说道。
林浩紧紧握住马伟杰的手:“马书记,以后还得多向您学习。”
在最初的工作接触中,马伟杰和林浩在一些事务上产生了分歧。比如在镇中心商业街的改造项目上,马伟杰主张大规模重建,以提升商业形象;而林浩则认为应该逐步修缮,控制成本。
“林镇长,重建虽然成本高,但从长远看,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马伟杰在会议上坚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林浩也毫不退让:“马书记,可我们镇的财政承受能力有限,贸然大规模重建,风险太大。”
两人各抒己见,会议气氛一度紧张。会后,马伟杰陷入沉思,他意识到不能因为权力和分歧影响工作。于是,他决定主动找林浩深入沟通。
“林镇长,咱们都为了镇里好,可能角度不同。要不咱们再仔细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马伟杰语气诚恳。
林浩也点了点头:“马书记,您说得对,我也再好好想想。”
经过几天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两人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先对部分关键区域进行重建,其余部分逐步修缮。
在推进扶贫工作时,又遇到了难题。一家名为“丰裕养殖”的企业原本答应与贫困户合作开展养殖项目,但突然反悔。
“马书记,这企业不讲信用,我们怎么办?”负责扶贫的干部着急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