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重润孟春的女频言情小说《一波三折完结文》,由网络作家“武则天”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好一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听到李重润的话,武则天感到眼前一亮。说实话,武则天之所以最终选择以女人之身亲自临朝称制,除了她野心勃勃,贪恋权势之外,她与高宗李治的那几个儿子,也的确让武则天有些失望。武则天这个人,从小便是性子刚烈,宁折不弯的性格。她在十四岁被选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之后,有一日安西都护府向李世民进贡了一匹好马。这匹马是来自波斯的高头大马,名叫拳毛騧,它身形高大,脾气暴躁。当时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没有能力降服这匹马。李世民有一日在后宫中与嫔妃们饮酒的时候,便说起拳毛騧的难以驯服。而此时武则天却站起身子对李世民说她有办法驯服这匹马。李世民闻言大感诧异,当时他身边可谓是名将如云,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没有一个人能...
《一波三折完结文》精彩片段
“好一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听到李重润的话,武则天感到眼前一亮。
说实话,武则天之所以最终选择以女人之身亲自临朝称制,除了她野心勃勃,贪恋权势之外,她与高宗李治的那几个儿子,也的确让武则天有些失望。
武则天这个人,从小便是性子刚烈,宁折不弯的性格。
她在十四岁被选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之后,有一日安西都护府向李世民进贡了一匹好马。
这匹马是来自波斯的高头大马,名叫拳毛騧,它身形高大,脾气暴躁。
当时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没有能力降服这匹马。
李世民有一日在后宫中与嫔妃们饮酒的时候,便说起拳毛騧的难以驯服。
而此时武则天却站起身子对李世民说她有办法驯服这匹马。
李世民闻言大感诧异,当时他身边可谓是名将如云,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没有一个人能驯服此马,在他的眼中年仅十五岁的武则天有些大言不惭了。
而此时武则天却对李世民说,您给我一根鞭子,一把铁锤和一支匕首,拳毛騧若是不听话,我就用鞭子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敲它的头,如果还不听话,我就用匕首杀了它。
听到武则天这一番话,李世民只当是童言无忌,哈哈大笑之后便不了了之。
可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武则天后来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子孙和大臣的。
自李世民之后,包括高宗李治在内的李氏子弟都是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性格懦弱。
或许是因为年龄大了,心中还是有些饴儿弄孙的渴望,今日看到神色倔强,态度耿直的李重润,武则天的心中竟然无法升起处罚他的念头。
思索了一下,武则天看着李重润说道:“我最近一直给太子与梁王说,你们都是我的后辈子嗣。
李、武两家乃是我大周的基石,国家的肱骨。
可你们两家的孩子每次见面都要针锋相对,这让朕如何能够放心?”
李重润听到武则天的话,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在她的面前已经算是过关,再要强硬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了,他连忙对武则天躬身行礼。
“圣皇陛下,今日乃是孙臣一时冲动,还请陛下责罚。”
“罢了,”武则天摆了摆手,“一家人之间,难免会有些磕碰,也是我思虑不周。
过几日,我便下旨,让你们两家之间多多联姻,等成了姻亲,以后便不会这么针锋相对了。
至于你们嘛,在国子监内打架,若是不处罚你们,怎么正纲纪?
我就罚你们各自在家禁足一个月,这一个月之内无诏不得外出。”
“诺!”李重润、武崇烈等参与打架的宗室子弟连忙行礼应诺。
武则天看到李重润等人心悦诚服的接受自己的处罚,也就不再跟他们计较,转头看向宋璟等人,“宋祭酒,裴监丞,朕这样处理你们可还满意?”
宋璟知道这些天潢贵胄的子弟,仅仅是打架斗殴,武则天这么处罚也无可厚非,他连忙向武则天行礼应允。
当天下午,去国子监上学不到半日的李重润带着封常清、程氏兄弟回到了尚林苑。
对于武则天的处罚他并没有什么怨言,相反还有些高兴。
毕竟如今的局面来说,他最好的选择便是韬光养晦,逃离众人的视线之外。
再加上如今尚林苑中事务繁多,郭敬之、钱仁等人虽然能力尚可,但毕竟与他之间的思维方式差了一千多年,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李重润亲力亲为的。
李重润一回到尚林苑中,便忙了起来,此时庐陵王府之内,李显正眉头紧蹙的坐在书房之内。
韦淑清此时也是一脸愁容的坐在他的旁边。
在大堂的中央,李裹儿神色愤懑的站在那里,不断偷偷打量着李显与韦淑清的表情。
“裹儿,”韦淑清叹了口气,看向李裹儿,“你大兄毕竟是大王的嫡长子,你怎能如此说他?”
“母妃!”李裹儿听到韦淑清的话,顿时尖叫了一声,满脸委屈的看着对方,“我刚才所说之事,高阳郡王、魏王二世子与太平姑姑家的薛崇胤都在当场,你可以去问问我可有半句虚言?”
韦淑清被李裹儿抢白了这几句,有些哑口无言,她也知道李裹儿今天虽然来告李重润的刁状有些不怀好意,奈何她说的大概都是实情。
“我也就罢了,只是庐陵王府一个小小的安乐郡主,”李裹儿看到韦淑清与李显的态度有些松动,继续火上浇油的说道:“可那日同我一起的还有高阳郡王与魏王世子啊,更何况薛崇胤也在。
父王、母妃,裹儿知道,咱们家能够返回长安,除了狄相大人在圣皇陛下面前谏言应该还政李唐之外,魏王、太平姑姑都替父王说了很多好话,圣皇陛下这才恩准咱们返回长安的啊!
要不是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圣皇陛下即便是要立一个高宗皇帝的子嗣成为储君,相王殿下可一直都在长安辅政的呀。
如今我那大兄毫无道理的将父王的助力全部得罪完了,万一圣皇陛下最终选了相王成为太子,父王您作为相王的亲兄长,等到圣皇陛下百年之后,我们一家可就危在旦夕了啊。”
李裹儿的这一番话说完,李显与韦淑清的脸上同时露出惊恐的神色。
她说的一点都没错,当武则天决心立一个高宗与自己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的时候,势必就要在李显与李旦之间做出选择。
这一次李显能够返回长安,的确是武三思和李令月二人从中出了力。
因此,李裹儿与武崇训、薛崇胤这些年轻后辈之间的交往,这中间也有李显和韦淑清想要与他们加强联络的原因。
“父王、母妃!”李裹儿看到李显和韦淑清都听到她的话为之动容,知道自己的分析起了作用。
她连忙继续说道:“父王如今虽然返回长安,但太子之位始终悬而未决。
如今李重润得罪了高阳郡王与薛崇胤,想必一定会引起梁王与太平公主殿下的不悦。
为了父王能够顺利的被立为太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李裹儿自幼便跟在李显与韦淑清身边长大,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他们三人之间的对话就如寻常百姓一般。
听了李裹儿的话,李显深以为然的问:“那你说阿耶该怎么办?”
“奏请圣皇陛下,”此时的李裹儿,娇艳的脸庞看起来有些狰狞,她咬牙切齿的说道:“将李重润送回掖庭囚禁,并请册封我为庐陵王世女。”
“让高仙芝跟在我身边做个书童吧,我过几天去国子监读书,让他一起旁听!”
李重润绕了一个大圈,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多谢世子殿下!”,高舍鸡闻言顿时喜出望外,他深深的对李重润行了一个插手礼。
要知道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书籍。
他虽然平日也在教授高仙芝认字,但也就让他勉强不是个睁眼瞎罢了。
国子监内的藏书可谓是瀚如烟海,高仙芝如果能以书童的身份跟随李重润进入国子监,那他未来的成就可谓是不言而喻。
看到高舍鸡接受了自己的提议,此时的李重润只想仰天大笑。
别人穿越,最多就是开开后宫,收几员厉害的大将,可他不一样,开局没多久,就玩起了名将养成游戏。
郭子仪被他收为了徒弟,哥舒翰成了他的部下,就连号称帝国双壁的高仙芝,今天竟然成了他的书童!
李重润就想说:还有谁?
他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够掌握改变这个时代的力量。
与高舍鸡分开以后,李重润回到了别院之中。
郭敬之等人如今正在校场忙着点选兵卒,整个别院之内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与孟春和季夏一起吃了一顿晌食。
天气也越发热了,李重润教孟春做了一次凉面。
将面条在冷水中过一遍,用芝麻酱、香醋、酱油一拌,再放一些蒜泥和黄瓜丝。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辣椒算是稍许的遗憾,但这顿饭终归让李重润找到了些许穿越前的感觉。
吃罢晌食,李重润回到客房想要小憩一会,正睡的迷迷糊糊之间,他听到门外有人说话。
李重润担心有什么急事,毕竟如今的尚林苑可谓是方兴初艾。
郭敬之等人在重新整编右内率,钱仁为了‘点绛唇’的事情忙的不亦乐乎,高舍鸡也风风火火的开始招募亲随卫队。
他挣扎着爬起身来,一推门便走出卧房。
门外是季夏与李林在说话,李林似乎在向季夏央求着什么,但季夏却双手叉腰挡在李林的面前,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怎么回事?”李重润看着他们二人问道。
“殿下,”季夏听到李重润的声音,连忙回头道:“怎么把你吵醒了?
你再休息一下吧,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是么?”李重润看向李林,他的一张圆脸上满是汗水,神情有些焦急。
李林连忙对李重润行礼,“启禀世子殿下,的确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李重润刚要睡着便被吵醒,加上天气有些热,看到李林吞吞吐吐的心情颇为烦躁。
“是安乐郡主差人来寻您,她说下午在观音寺有个诗会,请您也一同前往。”
安乐郡主?李重润心中沉吟着,李裹儿一向是骄蛮霸道,那一日在王府的时候就对他颇为不客气,今天她是抽了什么风,为什么要找自己聚会?
“李林,”李重润有些不满的看向面前这个微胖的小宦官,“你是我的管事太监,屁股可不能坐歪了啊?”
李林说完这句话心中也是有些苦涩。
原本像这种小事根本不值得他来硬闯李重润的卧房,可奈何在王府的时候,他的干爹,王府的太监总管李忠便警告过他。
在整个庐陵王府,其他人的面子都可以不给,唯独两个人是万万不能招惹的。
一个是庐陵王妃韦淑清,另一个便是这位安乐郡主李裹儿。
李显的脾气很好,平日里对府内众人的态度也很和蔼。
唯独遇到韦淑清和李裹儿事情的时候,就跟变了一个人一般,只要惹她们二人,王府中的下人们几乎都要遭殃。
轻则打一顿板子驱逐出王府,有几次遇到韦淑清或李裹儿不依不饶的时候,那几个下人可是被活活打死在王府之内了。
“殿下!”
李重润说话的时候虽然态度淡然,语气平缓,但李林立刻听出他语气中的不善,立刻‘噗通’一声跪在李重润的面前。
“奴才不敢对殿下有二心,只是那安乐郡主实在是太过于狠辣,奴才有些怕!”
李重润死死的盯着跪在面前的李林,他从对方表情中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恐惧,知道对方没有欺骗自己。
但李重润并没有立即让他起来,要知道李林可是他的管事太监,如果此人淫威迫于李裹儿的淫威而不顾及自己,那这样的人他是万万不敢留在身边的。
思索了一下,李重润淡淡的对李林说道:“罢了,你起来吧,回去收拾一下东西,你就回长安吧,现在走,宵禁之前应该能赶回王府。”
“殿下?”
听到李重润的话,季夏转过头瞪大眼睛看着他,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
李林听到李重润的话,更是大惊失色,他‘砰......砰......砰......’的在地上磕着头。
“殿下,您千万不要赶奴才走,奴才错了!”
“哦?”李重润一脸玩味的看着李林,“你且说说,你错哪了?”
李重润要赶走李林,倒不是因为他薄情寡义,心胸狭隘,而是他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他的心脏非常清楚,在这个时期的长安,各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错综复杂。
要知道武则天可不是一个善良软弱的人,从她临朝开始,死在她手上的李唐宗室和达官显贵那是数不胜数。
而随着她日渐衰老,如今朝堂之上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人人都觊觎着那个皇帝宝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历史上的李重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张氏兄弟坑死的,李裹儿更是心狠手辣的能做到毒死自己亲爹。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将一个与自己离心离德的人放在身边?
“奴才......奴才不该来打扰殿下午休!”
李林此时已经是真的害怕了,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李重润求饶,一边还掌掴着自己的嘴巴。
“呵呵.....”
李重润冷笑一声,一转头,便走回了自己的卧房。
季夏看到李重润真的要赶走李林,心中也有些不忍,她连忙跟着李重润走进房间,“殿下,要不您就饶了李公公这一次吧!”
“裴娘子,我听说你今天非要见到我才肯罢休?”
李重润站在尚林苑的大门之外,他的对面站着一名身姿窈窕的女子。
没错,李重润只知道对方身姿窈窕,至于长得如何嘛......
没办法,那女子的脸上带着面纱,面上遮住了她的容貌,
李重润虽然能够看到她露在面纱之外那一双如同秋水一般怡人的双目,但他还是无法评价出对方的长相。
毕竟,一个人的面容是由五官所组成的,眼睛好看不代表这鼻子好看、嘴巴好看或者是脸型好看。
在穿越之前的口罩时代,李重润见过太多看着像美女的人,摘下口罩之后顿时便让人大失所望。
那女子看到李重润略带侵略性的眼神,也不拘谨,她落落大方的行了个礼。
“世子殿下,奴家那日在朱雀大街被新安王骚扰,幸亏殿下出手相助,奴家今日前来,是来感谢殿下的。”
“嗯,我知道了,小娘子还有什么事儿吗?”
李重润冷眼看着眼前的女子,他的心中对她保持着戒备。
他明明不认识这个人,而且那天在朱雀大街,李重润只是单纯的路见不平而已,他没想到对方竟然会打听出他的身份,而且追到尚林苑。
这名女子到底有什么目的,这让李重润心里有些没底,因此,他直接对女子下了逐客令。
“殿下......”
看到李重润冷漠的状态,裴娘子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出于女子的矜持,她张了张嘴后,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与对方说话。
“庐陵王世子殿下,”看到自己家娘子受了委屈,站在裴娘子身后的丫鬟有些不忿的说道:“我家娘子乃是国子监裴监丞的独生女。
她自小便与你定下娃娃亲,今日我家娘子不顾男女大防前来与你见面,你怎能如此对她?”
“娃娃亲?”李重润被丫鬟的一顿抢白说的目瞪口呆,“我何时与你家娘子定下娃娃亲,我怎么不知道?”
“小翠,”裴娘子被丫鬟说出了心事,顿时羞的脸上发烧,她连忙呵斥身后的丫鬟小翠,“休要胡说,那只是当年阿耶与太子殿下的玩笑话。”
训斥完小翠,裴娘子转过头看向李重润,“世子殿下,在庐陵王殿下当年任太子之时,我阿耶本是詹事府詹事。
但年庐陵王蒙难之时,阿耶心中甚为庐陵王殿下打抱不平,也因此在朝堂上仗义直言。
因此阿耶被当今圣皇所不喜,被贬到国子监任监丞。
当年阿耶在东宫詹事府任詹事的时候,碰巧世子殿下出生,而我与殿下乃是同日同时所生。
故此,庐陵王殿下那时才与我阿耶让我俩未来结为夫妻的戏言。”
原来是这样,李重润的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他点了点头看向裴娘子。
“如此说来,裴监丞当年乃是正三品的紫袍大员,也是受我父王拖累如今才被贬为六品监丞,裴娘子,请允许我替我父王向您和裴大人致歉。”
说着话,李重润对裴娘子躬身行了一礼,裴娘子连忙还礼道:“世子殿下不必客气,我今日前来,本就不是为了这些陈年旧事。
全因那日多亏了世子殿下出手相助,我才能免受新安王的欺辱。
奴家裴巧娘,今日是因此特来向世子殿下道谢的。”
李重润这个时候对裴巧娘的防备之心终于放下了一些,因为他对这位国子监监丞裴粹以及裴巧娘还是有些了解的。
裴粹原本是河东裴氏的族人,裴家虽然不是五门七望之一,但在河东闻喜,却也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大族。
在唐朝两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裴氏出过十七位宰相,五十五位尚书和五十九位将军,足以证明了这个家族的实力雄厚。
裴粹自己也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他在刚过冠礼的年纪,便成为高宗朝的进士。
此人虽然出自河东裴氏,与高宗朝的宰相裴行俭是堂兄弟,但裴粹却刚正不阿,从不结党营私,一心只想钻研学问。
当李显被立为太子之后,高宗皇帝更是因为裴粹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将他拜为东宫詹事府詹事,专司陪同李显读书,为他参详政务机要。
而在历史上,李重润的妻子也的确就是眼前这位裴巧娘,不过二人确实冥婚。
据说李重润的确与裴巧娘定有婚约,但是他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九月初三,因为张易之的构陷被武则天杖毙后,裴巧娘便为他殉情而死。
等到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辅佐李显登基之后,李显将李重润册封为懿德太子,并让他与裴巧娘结成冥婚,册封裴巧娘为懿德太子妃。
因为了解过历史上裴粹的正直,裴巧娘的坚贞不屈,李重润此时的心中对眼前的女子不再拒之千里。
“裴娘子言重了,”李重润摆了摆手,“那新安王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公然欺男霸女,我身为高祖、太宗皇帝的子孙,高宗与圣皇的亲孙,自然不能视若无睹。
此事本是举手之劳,裴娘子不必介怀,今日你亲自登门,不知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奴家并无其他事情,”裴巧娘的心中有些失落,李重润虽然知道了她的身份之后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仍然显得有些生分和客气,“今日已经当面谢过庐陵王世子,那奴家便先告辞了。”
“好,”李重润抬起手,微笑着看向裴巧娘,“我还有事,就请裴娘子恕我不能远送了。”
站在尚林苑的门外,李重润看着渐行渐远的裴府马车,脸上露出一丝怅然的神色。
“殿下,”李重润身边的封常清有些不解的看着他,“裴娘子亲自登门道谢,您为何不请她入府中一叙啊?”
封常清的疑惑不无道理,裴巧娘的失落也并非是莫名其妙,李重润今天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合适。
按说有人登门拜访,按照礼数,终归是要请人进去喝上一杯茶的,但李重润自始至终却没有邀请过裴巧娘,这让封常清大感疑惑。
李重润苦笑了一下看着封常清,“如今的尚林苑,是谁都能进去的吗?”
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一转眼便到了五月底。
此时的长安,已经步入蝉夏,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如今的尚林苑,和李重润刚来的时候,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是增加了大量的人口。
随着那些募兵将家眷安置在尚林苑,再加上钱仁招募的工匠和他们的家属,如今这里已经有三四千人。
吃完晌食,李重润将郭敬之、钱仁和高舍鸡三人叫到行在中荷花池旁的亭子里。
李重润对于军队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如今郭敬之被他任命为右内率的副率,除了‘泰山’团本身的事情之外,还要协助他主持右内率的日常事务。
“郭校尉,”李重润看向郭敬之,“如今募兵的事情如何了?”
郭敬之面带喜色的向李重润回复道:“启禀世子殿下,如今右内率的六个团已经完成了募兵。
每个团招足了五个队两百五十人,咱们右内率的兵卒总数达到了一千五百人。”
“好!”李重润点了点头,“接下来就要抓紧操练,争取尽快让右内率成为可战之兵。”
“诺!”郭敬之对李重润抱拳行礼之后,退到了一旁。
“钱典府,”李重润又看向钱仁,“‘点绛唇’如今售卖的怎么样啊?”
钱仁脸上一扫之前每天忧心忡忡的神色,他笑逐颜开的对李重润说道:“世子殿下,琉璃工坊与酿酒工坊已经建起来。
如今第一批‘点绛唇’五百瓶已然长安的店铺,我们的酒清香甘醇,极受欢迎。
刚一投放便被售罄,我们本月回收了将近五万缗。”
“好!”
李重润闻言也是大喜过望,他没想到自己的这款酒这么受欢迎,他原以为这些高度酒被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没想到一经推出便风靡了长安。
“世子,”钱仁面带得色的解着说:“如今长安各家酒肆、商铺的掌柜都在四处打听,寻找‘点绛唇’的货源,我打算加大产量,向他们卖一些坛装的低价酒。”
“可以,”李重润点了点头,“以后我们尚林苑对外的生意就由你全权负责,想要怎么卖你自己做主,不必另行请示。”
李重润之所以将对外商贸的大权全部交给钱仁,也是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之后,对他的信任大幅增加之后的结果。
钱仁虽然出身于商贾之家,但对钱财的态度却并不贪婪,在李重润募兵的初期,当时他的生意还没有开展起来的时候,钱仁是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在支持他作为安家费付给那些兵卒的。
“高管事,”李重润向钱仁交代完生意的事情,又转头看向高舍鸡,“如今咱们尚林苑人口暴增,住宿的事情可安置好了?”
高舍鸡闻言,连忙在李重润面前的石桌上展开一张舆图,他指着舆图告诉李重润。
他将尚林苑分为了三个部分,最外侧大约一千多亩地建成一片民居,这些民居是尚林苑的村民与兵卒、工匠家属的住房。
民居后面是李重润居住的别院,别院后方还有大约两千多亩地。
为了安全和保密,高舍鸡将军营与工坊都建在这两千亩地上,外面一圈是军营,而工坊则被包围在军营的中间。
“做的不错,”李重润赞许的看向高舍鸡,“这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
高舍鸡摇了摇头,“殿下,在下只是每日监督工匠建房,这张舆图是犬子与您的书童二人商量了一晚上,最终讨论画出来的。”
“高仙芝与封常清吗?”李重润点着头称赞了一句:“他们两个虽然年纪不大,但的确是聪慧机敏。”
随后,李重润的手指向舆图上的一个地方,“这里,让你建几间礼堂可建好了?”
“建好了,”高舍鸡点了点头,“但是在下实在不明白,殿下建这几间礼堂准备做什么用处?”
“学堂,”李重润的手指在舆图上那个位置敲了敲,“我承诺过右内率的士卒,他们所有子嗣都可以免费读书,还有尚林苑这么多村民、工匠的子嗣,他们是需要有个地方读书认字。”
郭敬之、钱仁和高舍鸡闻言都有些激动,他们没想到李重润当时随口一说的话,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他自己竟然还记得。
“卑下替右内率的士卒们谢过殿下!”
“下官替工匠与佃户们谢过殿下!”
郭敬之和钱仁异口同声的对李重润醒来道谢。
李重润摆了摆手,这些古人不知道,但他作为一名来自未来的穿越人士,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十分清楚,可他没想到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竟然会对自己如此感激。
“我要的二十名亲卫如今招募的如何了?”
李重润转头看向高舍鸡,这件事情对他来说也尤为重要。
任何一支军队,除了普通的兵卒之外,在首领的身边还需要一支嫡系的存在。
这些人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作为督战队、敢死队和亲卫队的。
右内率虽然如今是李重润亲自掌控,但毕竟下面还有六个团长,再加上如今人数众多,要让他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信任是绝无可能的。
可亲卫队则不同,这些人未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与李重润同吃同住,这些人将是李重润身边的最后一道屏障。
“已经招募完了,”高舍鸡连忙应答道:“按照殿下您的要求,我们在尚林苑的佃农子弟中招募了身强力壮、聪慧机敏的少年一共二十人。
这二十人编为两个火,分别由高仙芝与封常清担任火长,如今正跟着右内率进行操练。”
李重润满意的看了高舍鸡一眼,他做事稳妥,为人忠厚诚恳,的确很让李重润放心。
“走,”李重润站起身子,“郭校尉,咱们去校场看看!”
看到高舍鸡和钱仁也跟在自己的身后,李重润冲他们挥了挥手,“你们自己去忙,我与高校尉一同前往即可。”
带着郭敬之来到校场,刚一走进校场大门,李重润便看到所有的兵卒正围在校场的四周呐喊助威,而校场的中央,两员小将骑在马背上正在厮杀。
“从长远看,”李隆基再次思索了一下,这才说道:“三叔这人吧,生性懦弱,遇事犹豫不决,又容易听信谗言。
他未来若是登基称帝,儿臣也不知道对我大唐是福是祸。”
李显要再次被册立为太子的消息,不到一日的工夫,便传遍了长安城。
与梁王府与相王府一样,此时的长安城,顿时变得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四起。
但此时处在舆论旋涡中心的李显,却已经对这些众说纷纭毫不在意了。
他已经请高延福奏明武则天,自己与李仙蕙一组,韦淑清与李重润一组,日夜不休的陪侍在武则天的身边。
“太子,”武则天看着眼前的李显,眼中有些不可思议,“如今尚书省已经下旨,册封你为太子。
你不去准备册封礼仪,整日陪在朕的身边这是为何?”
“陛下,”李显躬身站在武则天的卧榻旁,毕恭毕敬的回答道:“于公,您是帝国圣皇,儿臣乃是您的臣子。
于私,您是儿臣的母亲,儿臣乃是您的儿子。
于公于私,您身体抱恙,儿臣虽然不才,但也懂得禽兽尚且知道反哺的道理。
此时此刻,对于儿臣来说,哪有什么事情能比侍奉您更重要?”
听到李显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武则天也不免有些动容,她温情脉脉的看着李显。
“太子,当年你被朕罢黜皇位,贬谪到房州之事,莫要怪母亲。
经过这十五年的历练,你如今果然已经成熟稳重了不少。
你现在这个样子,朕才真的敢放心将江山社稷交付与你。”
“儿臣不敢对圣皇陛下有任何不满,”李显连忙向武则天表着忠心,“儿臣知道陛下是觉得儿臣缺乏历练,不够老成持重。
这才让儿臣在地方上经历一些人间疾苦。”
“你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武则天欣慰的看着李显道:“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太子,如今朕抱恙卧床,这朝廷政务一日不可荒废。
这段日子,你就不要守在朕的身边了,我即刻就下一道旨意,在朕痊愈之前,你就替朕监国吧。”
“陛下!”李显经过与李重润的那一番对话,如今哪里还不清楚武则天这是在试探自己。
他连忙诚惶诚恐的跪拜下去:“您虽然卧病在床,但外有相王以及狄相、张相坐镇,内有上官昭容帮助您批阅百司奏章。
这个时候儿臣只想侍奉于陛下的卧榻之侧,其他事情儿臣哪有心思去顾及?”
“唉......”
武则天经过了这一番试探,终于发现李显不是在自己面前表演,这才叹了口气。
“你这孩子,真是分不清轻重缓急,罢了,趁着朕还活着,这些繁杂的国事,朕就再帮你顶上一段吧。”
李显听到武则天这么说,心中的忐忑才稍微放下了一些。
经过了这么多年,他如何还能不了解武则天的为人?
对于武则天来说,权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需求,为了权势,她可以与天下人为敌。
因此李显知道,无论武则天是要册立他为太子,还是让他监国,其实都是对他的试探。
既然武则天的病是装的,以她如今的认知,她其实在内心深处是真的相信自己可以福寿绵长,长命百岁的。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是绝不可能将权力放给李显。
李显也知道,若是刚才他只要表现出一丝一毫对权力的渴望,武则天一定会再一次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帝王无情。
十天的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武则天终于在李显为她进献的各种名贵药材滋补之下,渐渐的‘痊愈’了。
这十天以来,李显果然是衣不解带的侍奉在武则天的卧榻前,并且对于上官婉儿送来的奏章表现的完全没有兴趣。
与此同时,李旦、武三思与狄仁杰等人,也都前来觐见过武则天。
在这期间,李显就如同所有孝顺的儿子一般帮着武则天接待众人,可在他们商量政务的时候,李显却从来不发表任何意见。
就算是武则天询问李显的想法,他每次也只是回答一句,‘儿臣一切听从圣皇陛下的安排。’
李显的表现终于让武则天完全放心,她不再担心李显觊觎自己的皇位和权势,这才有了‘好转’的迹象。
除了李显以外,李重润的收获也不可谓不大。
在陪同武则天的这段时间,李重润也完全表现出了一个好孙儿的状态。
他知道,像武则天这样的人,实际上内心是极其孤独寂寞的。
于是在陪侍在武则天身边的时候,李重润便按照自己的记忆,将穿越前读过的《封神演义》给武则天讲了一遍。
武则天已经贵为天子,这个时候唯有神仙的故事才能引起她的兴趣。
在李重润的讲述中,一个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展现在她的面前。
在唐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志怪的‘唐传奇’,但像《封神演义》这样宏大叙事的长篇巨著,还是让武则天感到十分新鲜。
等到李重润走后,武则天再次叫来了李旦与于与狄仁杰众人,她又下了一道诏书,将李重润再次册封为皇太孙。
太子东宫,也就是之前的庐陵王府,李显坐在花园旁的亭子里,李重润手中捧着刚由高延福宣读过的诏书站在他的面前,父子二人四目相对,都有些不知所措。
李显如今正受命学习太子礼仪,其实这些礼仪他很熟悉,二十年前他第一次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太常寺的官员学习过一遍了。
李重润捧着诏书却有些莫名其妙,如今的历史已经因为他的到来变得面目全非了。
按照正史中的记载,李显应该是今年九月被册立为太子的,而他同时被册封为邵王。
可随着这次他看破了武则天的伎俩,劝说李显将计就计,坚辞不受太子之位,全心全意的在卧榻前侍奉武则天,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不仅李显被提前册立为太子,而且自己也被册立为皇太孙,这个变化是他始料未及的。
难道,历史的走向终于发生了变化吗?
李重润在心中盘算着,虽然他的身份从亲王变成了皇太孙,但张氏兄弟的威胁还在。
两年后的九月初三,这个日子始终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的心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