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倓李亨的现代都市小说《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长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讲述主角李倓李亨的爱恨纠葛,作者“画凌烟”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盛唐的余辉,依然照耀着苍穹,但野心家们却早已行动起来,最能打的将帅和士兵,将齐登场。大唐的铁蹄能否再次吹过玉门关?我李倓,作为穿越者,在凶险的斗争中,开始吃杨贵妃的软饭了。...
《每天次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长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等李俶和李媃离开了昌明坊,李倓才在前面另外的街道急匆匆赶来。
至少他看起来是急匆匆的。
“兄长,阿妹……”
“三郎,你没事吧?”
看见李倓又出现了,李俶连忙骑马过去关切地问道。
“我没事。”
“我们派人去周围寻过你,却没有寻到。”李媃说道。
“无妨无妨。”
“那你现在……”
“好多了,对了,你们买到纸了吗?”
“买到了。”
“买到了就好。”
回去的路上。
李媃问道:“三郎,你可知那造纸厂的主人是谁?”
“阿妹为何问这个?”
“这造纸厂好生奇怪。”
“哪里奇怪了?”
李媃说道:“一人一天只能买100张纸。”
李倓说道:“可能是因为有许多人到他们这里买纸的缘故。”
李俶也疑惑道:“不过这纸确实不错,为何以前我在长安从未听人提及有造纸如此之好的地方?”
李倓说道:“长安如此之大,有百万之众,且不说这昌明坊的造纸厂,即便城北的诸多坊,住了哪些人,平日里做什么,我们也不清楚,即便专门找人去调查,也未必能知全貌。”
“嗯,你说的有道理。”李俶点了点头,“我决定明日多派一些人过来买纸,三郎,你要不要也派人过来?”
“我平日里喜欢骑马射箭,读书写字恐怕非我愿。”李倓叹了口气说道,“若是我也能像兄长和阿妹那样博学多识就好了。”
李媃被李倓这话逗得笑了起来,她一笑,仿佛春天百花齐绽放般明媚。
李媃说道:“大唐以武立国,三郎这样的才是人才。”
第二日,李俶果然派了不少人去昌明坊买纸。
不仅李俶派人去了,李媃也派人去了。
不仅如此!
三日之后,前来买纸的人明显变多。
而且此后,一天比一天多。
从最开始的李俶和李媃买了两百张回去,到二十天之后,一天已经能够卖出去一万张。
按照十文钱的成本来推算,一张纸赚40文钱,一万张就是40万文,400贯!
一天要进账十箱铜钱。
理论上,一个月能赚一万二千贯!
按照这个数量来计算,仅仅卖纸,一年就能赚15万贯。
据说唐代一贯大概等于21世纪的3000元左右,受通胀影响上下浮动。
15万贯,差不多4.5亿吧!
要知道,城北一座五万平的大豪宅才5000贯。
白居易若是得知大唐的钱如此好赚,恐怕会哭晕在厕所里。
足见唐代的钱还是很值钱的,不像大宋,每年都要铸造300万贯铜钱流入市场,以至于铜钱大量贬值。
当然,大宋印钞机马力十足,也是大宋商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大唐的钱这么值钱,再一看大唐的纸,可想而知更贵。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时代生产力所决定的。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李倓再一次见到刘婉的时候,刘婉脸上的笑容,简直跟抹了蜜一样甜。
“这是所有的账目。”刘婉递过来一份非常相信的文书。
李倓也仔仔细细查看了一番,他很满意地点头。
四月二十五日,天售卖量过万,四月一共进账大概7000贯。
这意味着总共卖出去了14万张纸。
四月的人工俸禄,也不过才300贯,原料成本1400贯,加上其他的总开销不超过2000贯。
净收入5000贯。
但很显然,这才刚刚开始。
根据黑客裂变的获客原理,到商品传播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到了一个即将爆发的值。
那个时候,品牌传播就像病毒一样,会开始快速蔓延。
刘婉继续说道:“按照目前的趋势,下个月一天最高可能会卖到两万张,五月可以卖近50万张,五月可以赚两万五千贯,六月能到四万贯!”
刘婉的语气非常兴奋,她第一次感觉到,做生意越来越如此轻松简单。
钱居然这么好赚?
李倓笑了笑,说道:“钱要是这么好赚,那那些人还挤破脑袋去当官作甚。”
“可是按照我们目前的情况,确实可以做到。”
“现实情况,远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当你赚钱到一定的地步,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小郎君的意思是?”
“一旦我们在长安城的名气打出来,就必然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官府难道要让我们停止售卖不成?”
“这倒不是,有些事比较复杂。”
“小郎君,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我们一定要在官府的允许范围内做买卖,不要被人抓到把柄,并且还要定期去打点各方。”
李倓用一种惊讶的目光看着刘婉,他很难想象这话是从这个小女生嘴里说出来的。
看来天赋真的很重要的。
刘志那个憨货,居然有一个如此聪明伶俐的妹妹。
“我这次来,有两件事,一是给我们的纸取一个名字,如果想要在长安城以更快的速度卖出更多的纸,必须要有一个名字。”
“给纸取名字?”
“是的,取了名字,别人才会记住它,当提到纸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想起我们的纸!”
刘婉又是一愣,李倓这话好像很有道理!
她怔怔地看着李倓,感觉李倓的脑子里仿佛有无数很神奇的主意。
“名字我想好了叫澄心堂,以后我们的造纸厂也叫这个名字,第一批纸就叫澄心堂春雪,像雪一样的白,如同春天一样有希望,这是贵的纸,等我们把这种贵的纸的市场占领差不多,我们再出便宜一些的纸,供那些赶考的士子用的,叫澄心堂夏花,告诉别人,澄心堂夏花代表的是高尚的品格。”
这下刘婉被李倓的这套说辞震惊得已经张大嘴巴,完全说不出话来。
“第二点,就是卫生纸的量产,这个要快,关键时刻,它能帮我们渡过难关。”
刘婉也不知道李倓这一套效果到底如何,她只是连连点头,觉得按照李倓规划的这样做,必然能够有很好的未来。
五月初十,李倓带着一千贯,到了太子别院。
此时的澄心堂的产能还在继续爬坡。
李倓心里感慨着:如果我来执政,大唐的财政可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观。
他知道他这个郡王要执政,难度恐怕比登天还难。
但他却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如果说造卫生纸,只是为了自己享受,那么澄心堂接下来一系列的布局,都是他从边缘化,慢慢开始影响大唐朝堂的关键。
“躺平是何意?”大唐皇太子李亨问道。
李倓很认真地解释道:“躺平就是躺在床榻上,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有空的时候就饮酒、奏乐、赏舞。”
一边的南阳郡王李儋呵斥道:“一派胡言!什么饮酒奏乐赏舞!坐在你面前的是大唐的太子殿下!未来的圣人!你是说让太子殿下不问朝政!将来当一名昏君!”
面对李儋语气中的咄咄逼人,李倓只是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是阿耶让我提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我的想法。”
“你的想法就是让阿耶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李林甫那个朝堂奸邪祸乱朝纲,荼毒天下?”李儋冷笑着质问起来。
李倓却不说话了。
作为一个从21世纪过来的穿越者,李倓对大唐的历史也不是全了解,但对于盛唐到转衰的这段历史,记忆却非常深刻。
他不着痕迹瞥了一眼坐在正中的李亨,当今大唐的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唐肃宗,承接了安史之乱的大唐皇帝。
李亨这个人挺倒霉的,做唐明皇李隆基的太子,李隆基靠政变上位,防太子比防贼还严。
前太子李瑛被杀,李亨成了太子后,整天提心吊胆。
但作为李亨的儿子,李倓更倒霉。
历史上的李倓才华横溢,文武双全。
在著名的马嵬驿,就是他鼓动自己的父亲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北上灵武,有从龙之功。
随后又统帅唐军多次击败叛军,战功赫赫。
但在安史之乱后两年,却被李亨毒杀。
毒杀的原因也不复杂,三皇子李倓实在过于出众,李亨担心出了第二个秦王。
事实上,后世有不少人读唐史的时候认为,如果李倓没有被杀,安史之乱后留下来的烂摊子,可能会被这位年少有为的三郎,收拾得更好,历史可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李倓心中叹了口气,自己就是穿越到了这么个倒霉的天才身上,还有十一年时间,自己就会被眼前这个男人毒死。
那个场景大概就是:三郎,该喝药了?
截止到现在,刚穿越过来才一天,稍微缓过神来,就被叫到太子别院来参加家宴。
家宴还没有开始,李亨先单独召集自己三个儿子议事。
讨论的正是目前朝堂上的事。
李儋却言之凿凿地起来:“阿耶,朝中尚有诸多忠良,右相无法只手遮天,皇甫惟明击败吐蕃,持功而回,圣人对其褒奖有加,声望正隆,既然他愿意站到阿耶这边,此次必能扳倒李林甫这个奸相!”
李亨转身问道:“大郎,你有什么看法?”
他说的大郎可不是武大郎,而是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
此时他的名字还叫李俶。
李俶说道:“二郎(李儋)说的有道理,皇甫惟明现在声望极高,是有入相的可能,不过李林甫狡诈,若想要扳倒他,还需要更多有分量的大臣站出来。”
李亨说道:“如此说来,你也赞成此次的行动?”
李俶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李儋则道:“韦尚书威望也高,阿耶可与此为谋。”
李亨不由得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少有的微笑,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
其实他今晚已经与韦坚相约,与儿子商议,可能是想听听是否有不同的意见。
但人既想听不同的意见,往往又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
李倓心中感慨,这就是一个坑,一个巨大的坑!
今天是天宝五载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上元节。
历史记载,天宝五载正月,李林甫对太子李亨展开了一场极其可怕的政治打击,也就是著名的韦坚案。
起因就是刚刚李俶说的皇甫惟明。
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前段时日来长安,向李隆基进献了对吐蕃的战利品,但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他在李隆基面前表达了应该撤掉李林甫的言论,并且大肆赞赏刑部尚书韦坚。
这背后当然有太子李亨的影子。
太子与右相暗中斗法,已经不是一两日,大唐朝野上下,众人皆知。
但李林甫却在皇宫中安插满了自己的眼线,李隆基的一举一动都在李林甫的耳目中。
皇甫惟明说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林甫耳边。
李林甫提前盯上皇甫惟明,太子党却浑然不觉,还想着圣眷正隆的皇甫惟明既然表态了,其他人可以伺机跟上。
刚才李亨说已经与韦尚书相约,与李倓了解到的历史完全吻合。
历史上,也就是在今夜,李亨将会去夜会自己的大舅子韦坚,与韦坚商谈对付李林甫一事,随后韦坚见皇甫惟明,密谈召集朝中忠义之士展开对李林甫的弹劾。
但他们不知道,李林甫会率先借此事对李亨进行攻讦,导致韦坚等一众人被贬。
太子党元气大伤。
这就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
李亨为了自保,与韦妃断绝夫妻关系,韦妃削发为尼,韦坚死在被贬的路上。
从此以后,李亨将处处被李林甫打压。
看着兴致正隆的父子三人,李倓像一个外人一样。
那些事,李倓是不可能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来的。
李亨转头又看着李倓,问道:“三郎,你觉得呢?”
“我已经说过了,现在什么都不要做,阿耶有空在别院里饮饮酒、弹弹琵琶,赏舞奏乐,听闻西域又来了一批胡姬,岂不美哉?”
话说回来了,就目前李亨的处境,的确什么都不做对他更好。
他斗不过李林甫,也不需要跟李林甫斗。
李亨微微蹙眉,人人都在自己面前夸赞自己这个三儿子如何了得,今日却不料说出这番轻佻言论来。
他不由得有些失望。
一边的李俶不断给李倓使眼色,就差当场说出来了:三郎,今日是你第一次与阿耶议政,不可胡言乱语啊!
但李倓却对李俶的疯狂暗示视而不见,他继续说道:“什么都不做,阿耶就会赢。”
“什么都不做就会赢,你当李林甫是什么!”李儋又借机嘲讽起来。
“什么都不做,就是什么都做了。”李倓又道。
李儋道:“故弄玄虚!”
李亨叹了口气,常年身处压抑的政治环境中,李亨的气质有些抑郁,身形消瘦。
最明显的就是那两个黑眼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三郎,以后还需要多向大郎和二郎学习。”李亨淡淡说了一句,有些不悦。
显然,他对李倓说的什么躺平之类的话,非常不满意!
这表明,以后再有政事,李亨不会再问这个三儿子了。
这三个儿子中,最小的李倓,今年也有十六岁了。
本想着可以培养,现在看来,不是那块料啊!
表现最突出的无疑是大郎李俶,为人谦逊、博学多才,也曾多次受到当今圣人的褒奖。
“家宴开始了,此事不必再议。”李亨站起来淡淡说道,“亦不可随意与他人说起。”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父子从侧室走到前面。
家宴的规模比较宏大,参与的人很多,其他年龄小的皇孙、郡主们,还有李亨的后宫,都来了。
李倓算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唐人的宴会,而且是皇家宴会。
宴会气氛很随意,有饮酒的,聊天的,还有弹琵琶的、起舞的,甚至皇室的郡主们也自己拿着乐器欢快地起舞。
与宋明强调尊卑有序不同,大唐的气质是包容、开放。
宴会还没有结束,李亨就匆匆离去。
李倓知道,是他去见韦坚。
李亨还是掉坑里了。
最新评论